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5 16:52: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方法本研究中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接受急诊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急救措施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患者数量47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47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急救的为参照组,给予院前急诊急救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抢救成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抢救成功率(82.98%)显著低于研究组(97.87%),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8%)显著高于研究组(4.26%),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王玉芹.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5,90.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急诊科中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其发病的时间比较短,患者病情的变化也比较快,在有限的时间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现象甚至是死亡,在患者发病后的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的影响[1]。在本研究中选择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对其中47例进行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94例急性心肌死梗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接受急诊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急救措施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患者数量47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47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为39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59.75±3.42)岁;发病到请求急救的时间最短为2min,最长31min,平均时间为(7.45±2.16)min。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为(59.37±3.61)岁;发病到请求急救的时间最短为2min,最长为30min,平均时间为(7.39±2.33)min。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急救:在接收到患者的患病消息后,相应的人员要立即赶往患者的所在地,在到达之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对患者的血压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然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到达医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措施。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院前急救:在急救车中要提前准备好患者的急救护理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进行记录,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首先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让患者保持平卧,为患者进行吸氧,监测患者心率等的变化情况,在完成现场急救后要对患者进行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要与医院方面取得联系,将患者的病情实时地传达给医院方面,医院方面做好相应的救治准备。急诊急救:在患者达到医院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在急诊的过程中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患者要一直保持平卧,避免使心脏的负担加重,患者如果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现象,可以对患者进行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随时做好患者心跳停止的抢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的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等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数据差异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参照组抢救成功率(82.97%)显著低于研究组(9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7%)显著高于研究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人群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多。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属于危重症的一种,大多数的患者是中老年人,患者在患病后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救治后患者也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2]。在患者患病后的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疾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损伤,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如何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也一直是临床中比较重视的研究课题。

在传统的常规急救的过程中,在院前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急救效果[3]。在应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的过程中,能够在患者进入医院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予基础性的救治措施,医院方面提前做好患者的急救准备,在患者入院后能够通过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救治措施,提高患者急救治疗的效果[4-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抢救成功率(82.98%)显著低于研究组(9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8%)显著高于研究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急性心梗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7,8]。

参考文献

[1]汪陵.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3):225-227.
[2]李玉玲,朱艳芳,马河洲.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8,5(2):442-443.
[3]牛海华.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2-13.
[4]赵飞.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85.
[5]王慧.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942-943.
[6]陈燕娇,蔡燕芳,林碧辉.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影响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08):70-72.
[7]叶勇.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效果[J].上海医药,2019,40(06):29-30,34.
[8]柳志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54-2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8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