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09:51: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病情告知、创建和谐的环境等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患者43例,占95.6%,对照组化疗依从性患者37例,占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对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化疗;依从性

本文引用格式:马红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8,94.

0引言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医学上的重大科研难题[1]。因为人为因素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恶性肿瘤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恶性肿瘤一般发病比较隐匿,且在临床上缺少典型的症状,加上人们自我保健的知识比较匮乏,很多患者都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化疗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常用方法之一,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对化疗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从而放弃化疗。据调查58.75%的肿瘤患者存在心理障碍[2],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转归,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化疗的9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比较,经过本科护理人员几方面的心理干预,在化疗患者依从性的提高上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和平医院普外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的9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为57.4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45例年龄为18-82岁,平均年龄57.1岁。对照组45例年龄为20-84岁,平均年龄57.7岁,90例患者均无精神性疾病及认知障碍,疾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几个方面的系统性心理干预:

1.2.2.1病情告知心理干预

(1)由专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临床表现,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2)护理人员对恶性肿瘤的护理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避免患者从网络上得到错误信息,进而帮助患者发现最好的心理支持。

(3)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高度同情心,主动与之交谈,引导患者认识并放弃曲解的认识。

1.2.2.2环境干预

(1)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爱好等特点安排病房,丰富患者的生活,引用棋牌、音乐、太极拳、文学作品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

(2)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患者共同努力战胜恐惧心理。

(3)回避负性刺激:封锁其他患者出现的过敏、严重胃肠道不适等化疗反应。

1.2.2.3认知心理干预

(1)告知患者化疗药物的重要性、副作用,化疗期间的个人防护措施及合理饮食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3]。

(2)告知患者情绪及意志对疾病的影响,鼓励患者稳定情绪,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患者,使其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接受化疗,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3)告知患者化疗期间如何预防液体外渗和保护静脉。

(4)告知患者化疗周期、化疗间隔时间和复诊的意义。

(5)告知患者不依从化疗会导致的后果。

\

 
1.2.2.4情绪转移干预

(1)干预护士以治疗性语言针对患者的困惑给予解释、安慰和鼓励,让其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宣泄内心感受,减少其心理痛苦的躯体症状[4]。

(2)在化疗期间鼓励患者与家属聊天、并鼓励患者收听一些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电视或广播节目。

(3)在干预护士指导下,患者自我进行观念暗示,如:想象自己如何战胜了癌症,已经战胜了癌症等,使体内的免疫机能得到改善,也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1.2.2.5家庭和社会系统干预

(1)干预护士协调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情感支持,指导患者亲属给予患者精神鼓励、经济支持和精心的生活照料,从而改变患者理解问题的角度、态度和行为,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5]。

(2)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使患者不会感到孤独和被遗忘,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安排乐观的患者用亲身的经历去鼓励、影响其他患者。鼓励患者参与抗癌组织,使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群体中相互支持,相互接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2.2.6注意力干预

定时播放一些抒情的音乐,松弛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舒缓患者的情绪。国内外均有医生研究说明音乐能优化肿瘤患者的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6]。

1.2.2.7集体心理治疗干预

集体心理治疗是一种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研究表明,集体心理干预不仅能延长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疼痛感,尤其是那些开始即有严重心理紊乱的患者。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依从性的评定


“完全依从”严格执行医嘱,坚持6次以上化疗,“部分依从”执行部分医嘱,推迟化疗时间或改变化疗次数,进行4次及以上化疗。“不依从”自行改变医嘱,化疗次数少于4次。

2.2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性36例,部分依从7例,不依从2例,有效率95.6%;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19例,部分依从18例,不依从8例,有效率82.2%。结果见表1。


\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输液肢体的疼痛等[7],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丧失了对化疗的依从性,使治疗前功尽弃。鼓励、协助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化疗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本次研究通过护士对患者实施了病情告知、创建和谐的环境、帮助患者建立支持型的家庭环境、情绪转移、音乐疗法等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可见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患者43例,占95.6%,对照组化疗依从性患者37例,占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2建议

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积极配合化疗,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的治疗、预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

参考文献

[1]蔡琳,Binh Yang,Donald Mp,et al.亚太若干地区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J].肿瘤,2014,24(5):422-426.
[2]崔炎,丁亚萍,陈明霞.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2(2):28-29.
[3]郝明,刘丽萍.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J].华北国防医药,2012,22(5):500.
[4]戴凤燕,邓小清,潘海.护理干预对肿瘤晚期病人及家属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5(9):1266-1267.
[5]韩秀华,白向利,张树芸.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6(11):1746-1748.
[6]韩琳琳.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4):37.
[7]唐惠,张竹,刘华秋.优质护理对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8):217-217.
[8]邓百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9):23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