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3 11:32: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收治患者12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60例。给对照组患者应用急诊急救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先采取院前急救然后再实施急诊急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情况,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能够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靳慧.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301-302.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处于急性缺氧、缺血状态,从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的且剧烈的胸骨疼痛,同时伴有心律异常、心脏破裂、形成附壁血栓、心力衰竭等症状。对患者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抢救,那么患者的死亡率会非常高。有关报道显示:印度、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是世界上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1]。在我国,每年患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非常多,并且这个数字每年呈增长趋势。冠心病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2]。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劳累过度、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等,所以,医护人员建议人们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予以规范,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资料,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心律异常、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等。全部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患者有50例;患者的年龄为57-75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5岁。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1.2.1救治方法


医护人员要重点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情,使患者的情绪保持在稳定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查。给对照组患者实施院内急救方法进行救治。主要事实流程为:将患者收治入院,给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以前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和病因实施判断。然后开通绿色通道,准备齐全急救药物。把患者妥善安置安置平卧于病床上,并给予患者实施面罩式低流量吸氧[3]。缓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心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若为昏迷患者,要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给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要对患者的心梗部位进行准确定位,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及时检测患者的脉搏与血压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应用心电仪器进行检测。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发冷症状,主治医师应及时供给升压药和血管活性药物,及时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

观察组:除了要对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意外,还要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主要步骤为:由医院中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急救小组,对护士实施院前急救的相关培训。经过培训后,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急救组工作。患者发病时会联系医院,救护车携医护人员马上赶往现场,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家属对患者实施自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将病患转移到救护车上实施院前急救。在对患者实施急救前,先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服药经历等情况,通过病患家属提供信息作出初步的判断。对于已经出现休克和心律失常情况的患者,要先对患者实施高浓度吸氧操作。在救护车上给患者注射强心与扩张血管的药剂,例如硝酸甘油片剂,让患者含服,对于没有禁忌的患者可以直接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液[4]以10-20mg/min滴入。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控制住。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尽量保持减少对病患的挪动,保持有效的吸氧和心电监护,在转运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并要求相关的接收科室做好全面的医疗准备。对于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突发的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抢救工作。要马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患者的胸外心脏,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等措施。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每分,并且对患者实施肾上腺素等的注射,以便加快患者的心跳和血液流速。若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并发生了心脏室颤,要快速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操作。除颤操作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7%-10%,如果对患者没有及时实施电除颤治疗,会造成心脏由室颤转为停搏。除颤完毕之后,再次实施心肺复苏,时间为两分钟,观察心电监测仪器是否转变为窦性心律。我们还重视除颤之后患者可能发生的栓塞、皮肤灼伤等并发症情况,要及时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如有需要溶栓的患者,相关科室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

 
1.2.2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主要通过以下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将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和死亡概率,并将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对后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分析

将全部数据资料应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的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见表2。

\

 
3小结

当前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心脑血管的脆性增加,提前老化[5]。加速了心脏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这种疾病已经逐渐年轻化了。一旦出现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就是对抢救时间的把握[6]。单纯的采取入院治疗效果受限。通过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时予以急救,且救治过程是连续的,救治效果很好[7,8]。

参考文献

[1]兰艳.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177-177.
[2]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3]吕东清,王波,邢彩虹,等.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210-211,212.
[4]陈竹芳,黄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87-89.
[5]彭风云,林文霞,符鸿飞,等.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14.
[6]陈菊,刘先厚.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178.
[7]陈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9):259,261.
[8]早热木·亚库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50例回顾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7):119-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