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3 10:24: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进入我院心内科医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一共90例,以随机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曲美他嗪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化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1%及95.56%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BNP、6MWT、LVEF及CO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8%及2.22%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心脏功能及自身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徐文云,钟俊,胡国仕,等.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194+211.

0引言

缺血性心肌病(英文简称ICM)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发长期心肌缺血造成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出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似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冠心病最为特殊的疾病类型或晚期阶段[1-2]。伴随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ICM对人类健康威胁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自上个世纪90年代WHO明确定义缺血性心肌病为扩张型心肌病以来,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普遍合并出现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其发病机制与冠心病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以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为典型临床症状。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医治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将在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进入心内科接受医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52-79岁,平均(62.7±2.1)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最大年龄为50-81岁,平均(62.6±2.2)岁。根据上述资料可得,2组患者各项资料中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信息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价值。此外,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且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同意。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予以持续性低流量吸氧,保持机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尽可能采取营养支持,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等指标处于平稳状态,口服硝酸酯类、他汀类、洋地黄类及利尿剂等药物实现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即:每日1次每次2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实行曲
美他嗪治疗,即:每日3次每次20 mg口服曲美他嗪(该药物由天津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其国药准字号为
H20055465)。同时,2组均持续进行半年医治,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价。

1.3判定标准。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经积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心功能指标超过Ⅰ级;②有效:经积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且心功能指标为Ⅰ级;③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均为任何变化[3-4]。同时,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英文简称BNP)、6分钟步行实验(英文简称6MWT)、左心室射血评分(英文简称LVEF)及心排血量(英文简称CO)等指标变化幅度;此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数据处理。此次在数据处理方面选择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二者对比研究以T值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二者对比研究以χ2为标准完成检验。其中,一旦P<0.05意味着2组获取数据差异较大且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和对照组的71.11%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

 
2.2治疗前后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在BNP、6MWT、LVEF及CO四项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

\

 
2.3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8%及2.22%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3。

\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殊类型之一,患者普遍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促使心肌细胞受损造成心肌细胞变性,例如:心肌瘢痕或心肌纤维化等,严重损伤患者心肌功能。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缺血性心肌病出现演变后除损伤心肌细胞外,存在引发多种心脏性疾病的可能性,例如: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大大提高致死率及病死率[5]。

经本次研究发现,纳入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嗪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行综合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控制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及血压指标处于稳定状态,一定程度上消除风险因素。此外,有研究资料显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实行常规治疗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功能,但是无法改变其心肌能量代谢方式。

综上所述,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心脏功能及自身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天有.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8):51.
[2]李剑.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67-68.
[3]张志荣.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07(13):1451.
[4]方婷婷,孙跃玲,李峰,等.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4):88-90.
[5]李俊杰.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