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9 15:31: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cise-induce rhabdomyolysis,EI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间我院收治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 5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例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生尿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其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在治疗后 6-10 d 左右得到缓解;结论 体能训练应注意循序渐进,提高适应性,重视 EIR 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运动;肾功能衰竭;军事训练

本文引用格式:王象征 .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40.

\

0引言

在经过大量剧烈运动后,人体的横纹肌就会出现溶解现象,导致身体内的有关物质(如一些蛋白和相关酶)流入周围的血液中,而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1]。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对肾造成危害,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另外也可使人体的其他器官发生衰竭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间我院收治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 5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18-22 岁,平均(28.12±2.63)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后下肢、腰腹部肌肉酸痛等。

1.2治疗方法。
上述 5 例患者首先需要立即打通静脉,向其中注射一定量的等渗盐水,这样控制尿量维持在多于 0.2 L/ h,补充液量控制在 5-8 L/24 h,这样可以使肾小球的滤过量有所增大,避免出现肌红蛋白管型。同时要合理给予一定量的血电解质,保持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这 3 例患者的尿量正常,并没有减少,在补液的同时,要利用甘露醇,用量控制在 125-250 mL 范围内,使用频率一般是每间隔 8 h 或 12h 一次,充分发挥利尿作用,使肌红蛋白更加容易降解,使其中的铁离子释放出来,降低了针对肾小管的损伤毒性,防止出现肌红蛋白管型。采用浓度为 5% 的碳酸氢钠进行静脉注射,对尿液进行处理,控制尿 pH 值呈现碱性,使亚铁血红素含量减少,降低了肌红蛋白对肾的危害和损伤。

2结果

5 例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生尿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其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在治疗后 6-10 d 左右得到缓解。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酸磷酸激酶等均恢复正常,并康复出院。

\

3讨论

3.1横纹肌出现受损现象
①运动后出现缺氧缺血:剧烈、长期的大量运动会导致横纹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运动的肌肉内的 ATP 全部利用完,生成乳酸。此时向肌肉灌注相关离子,比如钠离子、钙离子等,就出使细胞膨胀破裂,最后导致细胞死亡,使细胞膜不具备整体性,细胞内的物质流进血液中,相关蛋白流经肾小球,发生滤过后到肾小管,不能通过肾小管,使其堵在肾小管中,这样会造成人体的多器官出现受损,也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3]。
②肌肉组织温度升高:剧烈、长期的大量运动,肌肉的收缩频率变多,这样会出现肌肉组织发热,特别是在外界温度更高的条件下,肌肉不容易散热,使温度不断增高,甚至最高温度达 45℃,伴随着热量的不断增高,耗能也随之增加。当温度每增加 1℃,相关的酶的活性会增加大概是 10% 左右, 酶会作用于肌细胞上,使细胞膜损坏,最后导致横纹肌坏死。
③长时间过度牵拉造成损伤:当做大量运动时,肌肉组织会处于长期、反复的收缩状态,肌组织细胞受到长时间的拉扯,破坏了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因为剧烈运动后,运动组织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会生成大量的炎症递质,发生过氧化发应,细胞膜受损,毛细血管滤过效果明显,大量物质渗出,造成组织间隙出现肿胀现象。

3.2导致急性肾衰竭
①人体肾器官出现缺血:在大量活动时,血液会集中的流入肌肉中,保证肌肉正常运动,肾分布的血管出现收缩, 同时会出大量的汗,使其血容量降低,肾会缺氧缺血,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影响,在肾小管的水重吸收的含量增加,使尿量减少,使尿 PH 值减少,变成酸性,在肾小管中出现大量的亚铁血红素堆积 [4-5]。
②出现肌红蛋白管型:横纹肌细胞溶解,其中的肌红蛋白进入血中,肾脏不能将其及时排出,就会在肾小管中出现肌红蛋白管型,肾小管不通畅,致使出现急性肾衰竭;
③肌红蛋白存在一定毒性:如果尿属于酸性,同时血容量降低,此时肌红蛋白对肾脏的危害性变大,更加严重,发生急性肾损伤。在酸性条件下,肌红蛋白会生成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其中的亚铁血红素会引起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 会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随之 ATP 的含量逐渐降低,破坏细胞膜,最后致使肾小管功能受损。

参考文献:

[1]褚小燕.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1 例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96.
[2]苏磊, 孟繁苏. 横纹肌溶解的病理生理及诊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231-1232.
[3]张文砚 , 修长庆. 军事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 23 例临床分析 [J]. 临床军医杂志 ,2016,44(8):869-870.
[4]秦利强 , 徐智. 罕见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一例[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4):828-829.
[5]王莉, 李亚玲, 周琳 , 等. 小儿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6 例临床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6(11):193-194.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3314472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