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受诊的81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纳入此次研究,并配合分组,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1),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为25 mg/d,研究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为12.5 mg/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更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更低,组间呈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高剂量治疗效果,患者发生下腹胀痛、痛经、尿频和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23,130.
0引言
子宫肌瘤是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等,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患病人群为育龄期妇女,病因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1]。发病后患者的表现主要是月经发生改变,子宫出血、有疼痛感、腹部有包块、贫血、白带增多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不孕情况。对于想要生育的女性患者来说,大部分会接受保守治疗,以免对妊娠造成影响[2]。目前,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子宫肌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米非司酮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治疗效果。但对剂量的使用还未有统一定论。本研究就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进行了探究,以为临床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受诊的81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分析以及B超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肌瘤;精神正常、无沟通障碍;患者和家属均已签署意愿书。排除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器官严重病变患者、米非司酮禁忌者、治疗前1个月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患者。对照组40例,年龄29-51岁,平均年龄为(38.41±5.71)岁,平均病程为(2.97±0.64)年,肌瘤平均直径(3.79±0.38)mm;其中浆膜下肌瘤7例、单发肌瘤4例、多发肌瘤12例、黏膜下肌瘤5例、肌壁间肌瘤12例。研究组41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为(39.68±5.66)岁,平均病程为(2.88±0.47)年,肌瘤平均直径(3.69±0.41)mm;其中浆膜下肌瘤9例、单发肌瘤6例、多发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成立。
1.2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同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0064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规格:25mg)。对照组患者口服25mg米非司酮,1次/d;研究组患者口服12.5mg米非司酮,1次/d;治疗时间为月经周期的第2d,对于贫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用药前3h内勿饮食;治疗周期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判断标准[3]: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检查发现肿瘤体积缩小程度≥50%则表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B超检查发现肿瘤体积缩小程度≥20%则表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并无明显改变,且B超检查发现肿瘤体积缩小程度<20%则表示无效。治疗有效率=1-无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月经情况、腹部胀痛情况、痛经及尿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以百分率表示,以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统计得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通过统计得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该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与孕激素和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有着紧密联系。有研究表明,患者体内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在组织内过度表达,子宫肌瘤受到激素刺激其细胞核会不断进行分裂,从而促进了肿瘤体积的增长[4]。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主要有子宫切除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治疗虽然效果较快,清除更彻底,但患者会失去生育能力,因此大多数患者会选择更为保守的药物治疗[5]。米非司酮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药物之一,该药物属于甾体类药物,是孕激素受体抗结剂的新型药物,能有效抑制孕酮活性,降低孕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的概率。同时具有溶解卵巢黄体的作用,实现孕激素和雌激素的水平正常稳定[6]。由于药物对激素的抑制所用,肌瘤增长受到控制,子宫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但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8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为25 mg/d(高剂量),研究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为12.5 mg/d(低剂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达到了90.24%,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仅为4.8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说明12.5mg/d米非司酮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性更高。高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E2拮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受到限制,同时增生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生阴道出血的概率极高,因此低剂量米非司酮更加安全[7]。
综上所述,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高剂量治疗效果,患者发生下腹胀痛、痛经、尿频和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安全性更高[8-10]。
参考文献
[1]聂惠龙,郭天棋,张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3-4684.
[2]罗雪芹,吴海兰,张靓.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6):42-44.
[3]葛贵玲.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7,15(7):74-75.
[4]邓光芹,刘花.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130-130.
[5]王淑梅,于金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7,26(18):35-36.
[6]韩勇,张徇.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业,2015,24(21):78-79.
[7]刘红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1):91-92.
[8]王瑞,邓艳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1):55-55.
[9]刘建忠,张春花,刘婷婷.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和血清学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31-33.
[10]陈敏秀,翟建军.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