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新法复苏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并发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 60 例新生儿给予新法复苏,对照组60 例新生儿给予旧法复苏,对比两组新生儿 CK-MB、CK、LDH 水平、Apgar 评分以及心肌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 CK-MB、CK、LDH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 1 min、复苏后 5 min、复苏后 10 min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新生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法复苏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显著,可心肌指标,降低心肌损害,值得临床临床广泛。
关键词: 心肌损害;新生儿;新法复苏
本文引用格式:田丽芳 . 新法复苏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37+39.
0引言
Apgar 评分为评估新生儿呼吸、肤色、刺激反应、脉搏、肌张力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1]。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出生后 1 min 由于呼吸循环障碍或娩出过程中缺氧导致其不能规律呼吸或自主呼吸的疾病,会导致新生儿脑瘫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意义重大[2]。我院于(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采用新法复苏 60 例并发窒息的新生儿,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并发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将本组新生儿根据复苏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 60 例新生儿给予新法复苏,其中男 34 例,女 26 例; 胎龄 27-36 周,平均(39.15±0.60)周;体重 3-4 kg,平均(3.12±0.70)kg;对照组 60 例新生儿给予旧法复苏,其中男 36 例,女 24 例;胎龄 27-37 周,平均(38.44±0.78)周; 体重 3-4 kg, 平均(3.24±0.5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 > 0.05)。纳入标准:①家属均知情研究;②胎龄 ≥37 周;③出生体重 >2.5 g;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②先天畸形者;③ 1 min、5 min、10 minApgar 评分 <7 分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旧法复苏,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新法复苏,产科医生在产妇分娩前与产妇从分沟通,根据产妇的情况制定复苏计划,分娩后,及时检查羊水情况以及新生儿哭声、肌张力、皮肤、是否足月、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等情况,若新生儿指标异常,就进行初步复苏, 然后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进行保暖,再次观察新生儿的 HR、呼吸频率和肤色,呼吸不规律或 HR<100 次 /min,就进行正压通气,再制定复苏计划,给予呼吸道清理、合适体位、保温、正压给氧、心脏按压,使用扩容剂、肾上腺素药物等。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新生儿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水平、Apgar 评分以及心肌损害发生率。Apgar 评分:评价包括呼吸、肤色、刺激反应、脉搏、肌张力,分值范围 0-10 分, 得分越高说明新生儿越健康。
1.4统计学处理。选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 n (%)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 χ 2 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t 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 CK-MB、CK、LDH水平对比。观察组新生儿 CK-MB、CK、LDH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 1min、复苏后 5 min、复苏后 10 min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两组新生儿心肌损害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新法复苏以秒进行,复苏后新生儿需转入儿科继续观察, 所以儿科医护人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帮助后续复苏处理[3]。旧的复苏技术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如意,需要采用新法复苏技术让新生儿快速复苏。当新生儿发生窒息后,会给其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特别是心肌损害,需要进行复苏改善心肌损害。苏学富等人对 116 例并发窒息的新生儿分别采用新法与旧发复苏,结果显示,新法复苏的 58 例新生儿Apgar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 CK-MB、CK、LDH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新法复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心肌损伤;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 1 min、复苏后 5 min、复苏后 10 min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新法复苏效果显著,有助于预后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新法复苏可有效降低心肌损害。
综上所述,新法复苏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显著,可心肌指标,降低心肌损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茂军 , 吴青, 阳倩, 等.Apgar 评分的再评价——美国儿科学会和妇产科学会“Apgar 评分”最新声明简介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31(14):1063-1065.
[2]陈坤, 刘利军. 新生儿窒息患儿脉搏灌注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39(2):141-143.
[3]赵晓霞. 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 43 例效果观察 [J]. 心理医生 ,2016,22(13):116-117.
《新法复苏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探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8/2018110805552865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