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为患者进行临床输血前实施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接受输血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血型鉴定检查以及抗体筛选检查,分析血型鉴定结果以及抗体筛查结果。结果A型血占23.73%,B型血占28.81%,AB型血占8.47%,O型血占38.98%,O型血检出率高于其他血型(P<0.05),AB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血型(P<0.05),A型及B型血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RH阴性率为3.39%,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阳性率为1.69%。结论为患者进行临床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能够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既可有效促进其病情好转,同时还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有利于为临床进行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输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输血安全
本文引用格式:史卫芳.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57,359.
0引言
作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输血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和促进其结局改善可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有效抑制溶血、血液排斥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能够为输血安全提供重要保障[1]。此次研究以进行临床输血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均自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接受诊疗,分析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的重要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接受输血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对象均具备输血指征且生命体征稳定;入组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具备正常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急性感染患者;心肌炎患者;先天性畸形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男性3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5.67±2.36)岁,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度较高且本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开展。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实施血型鉴定检查以及抗体筛选检查,抽取3-5mL空腹静脉血并将抽取血液标本放置于内含EDTA-K2的真空采血管中,混匀后放置于离心机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操作,转速为3000r/min,持续离心10min。应用盐水试管法进行RH血型以及ABO血型鉴定,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则需要定型检验Rh D(IgG)血型,若检测结果一致则可表明Rh阴性。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完成试验后准确记录检查结果[3]。
1.3评价指标
分析血型鉴定结果以及抗体筛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处理相关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通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P<0.05判断组间对比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型血占23.73%,B型血占28.81%,AB型血占8.47%,O型血占38.98%,O型血检出率高于其他血型(P<0.05),AB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血型(P<0.05),A型及B型血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RH阴性率为3.39%,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阳性率为1.69%,见表1。
3讨论
输血为临床常用救治手段,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其存活率,但是引发输血反应的风险较高,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由于ABO血型不合引发的溶血反应明显减少,但是不规则抗体引发的溶血反应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此外,免疫刺激、血液制品输注、母婴血型不合妊娠、异体/异型输血等原因造成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引发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身心健康均会产生不良影响[4]。
除ABO血型系统抗体之外的抗体即为不规则抗体,主要由于输血以及妊娠等免疫因素造成,极易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前对患者实施抗体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规则抗体,可显著降低溶血反应发生率并可使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获得保证[5]。根据不规则抗体、Rh血型以及ABO血型鉴定和筛查结果进行术前备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输血前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可对输血是否成功产生直接影响,若受血者输入与自身血型不符的红细胞会导致红细胞与输血者体内对应抗体结合并在补体作用下产生肾功能衰竭、血尿以及休克等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6]。一旦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措施,会导致其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加强血型鉴定能够为输血安全提供重要保证。一旦发生ABO正反定型不符等现象时需要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需要送血液中心进行检测以确保血型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7]。
此次研究中,A型血占23.73%,B型血占28.81%,AB型血占8.47%,O型血占38.98%,O型血检出率高于其他血型
(P<0.05),AB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血型(P<0.05),A型及B型血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RH阴性率为3.39%,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阳性率为1.69%。RH阴性患者输入阳性血液后,部分受血者对D抗原会形成致敏状态,再次输入阳性血后,受D抗原刺激会迅速生成抗-D抗体并导致输入的红细胞受到破坏。通常情况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且无需接受特殊治疗,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临床输血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母婴血型不合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引发原因为胎儿内血型抗原与母体内IgG类血型不符并导致胎儿出现被动性免疫。Rh血型不合以及母婴ABO血型不合等产生的IgG类血型抗体均容易加大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风险。母体内IgG类抗体可自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内并引发免疫反应,继而会导致胎儿红细胞受到破坏并引发贫血、黄疸、溶血等临床症状。因此,必须对有妊娠史以及输血史的孕妇加强抗体筛查,一旦筛查出抗体阳性结果必须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ABO血型系统是否存在抗体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存在没有规律性,IgG抗体主要由妊娠以及同种异体输血等刺激产生,为患者提供Rh以及ABO同型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仍然存在配血不合的现象。正常人群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较低,但是向阳性患者机体内输入相对应抗原的血液并产生免疫反应。在补体参与下,容易出现迟发性或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输血前,筛选并鉴定备血标本的不规则抗体,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8]。
综上所述,为患者进行临床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可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保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失血患者以及外科手术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能够提高救治效果,可加快患者身体机能恢复。严格根据《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以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血型检查以及输血操作能够使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建立健全输血前检测方式,不断提高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能够有效降低由于血清不规则抗体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使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获得保证。
参考文献
[1]程环.输血前ABO血型、Rh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9,39(3):281-282.
[2]李影,张冬霞,于红,等.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39-141.
[3]李婵婷.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62-2463.
[4]宋奥微,马婷,杨江存.31858例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35(2):169-173.
[5]吴玲燕,李登云,周伟华.输血前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的临床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2):407-408.
[6]陈伟,李菲,邱进,等.3种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6):738-741.
[7]李影,张冬霞,于红,等.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39-141.
[8]张艳丽.21044例患者输血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6):458-459,4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