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高原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的关联。方法抽选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接受体检的150例血脂正常健康群体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期接受体检的高脂血血症18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两组对象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并做出对比。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成负性关系。结论高血脂症患者实施血清胆红素水平监测,能够准确预测心血管事件,对其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胆红素;高脂血症;高原
本文引用格式:王春霞.高原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55-156.
0引言
随着近几年人们经济的超前发展,其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致使高脂血症的病发率呈日渐上升的现状。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时临床检测肝胆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一项常见的重要检测指标,该检测方式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但低胆红素血脂则在临床未有明显重视[1-2]。有关研究提出,高血脂症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出现与低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联。据有关学者指出,低浓度血清胆红素群体更易患有高脂血症[3-4]。近几年,国内外对此方面已有较深入的报道,但在中度高原有关低浓度血清胆红素与高脂血症的关系鲜有报道[5]。本文将在高原地区(海拔>2260 m)收治的180例高血脂患者与150例健康群体的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低浓度血清胆红素与高脂血症存在的关系,同时是否与平原地区关系一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来院接受体检的群体,经临床筛查体检,且接受X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合并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在将同期来院体检的150例血脂正常健康群体作为对照组,有男79例,女71例,平均年龄(36.83±9.74)岁;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18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有男100例,女80例,平均年龄(37.04±8.96)岁。两组对象于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抽取两组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 mL,将抽取到的血样放置干燥玻璃试管内,离心、分离血清待检,去除血样存在溶血的标本。在3 h内完成总胆固醇水平、总胆红素与三酰甘油检查。
运用重氮盐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
检测指标均使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选用上海长征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检验。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TC>5.9 mmol/L、TG>2.3 mmol/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此次数据处理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
2.2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观察组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TG、TC水平成负性关系,r=-0.62、-0.67,差异显著。
3讨论
高脂血症主要是人体脂肪转运、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血浆与多种脂质增高的异常表现,同时脂质中含有的血清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物质,可将其称之为高脂蛋白血症[6]。改变的临床特点主要以三酰甘油与胆固醇增高为主。血红蛋白与其他非血红素蛋白中含有的血红素为胆红素的主要物质,其中非血红蛋白素包括过氧化氢、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与过氧化物酶等巨噬细胞及其他肝细胞中产生的代谢物[7-8]。本文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TB、TG、TC)发现,观察组TB平均浓度为(3.07±0.37)μmol/L,相较对照组平均浓度(15.49±2.39)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观察组总胆红素浓度在出现显著降低时,其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浓度则有明显增高。
有关学者在这方面有研究指出,血脂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危险性的重要指征。其高血脂症则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其中氧化修饰产物(OX-LDL)等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重要病理基础。在AS斑块中出现泡沫细胞与OX-LDL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血清中胆红素与白蛋白进行结合后,在患者机体以游离的方式存在。其中胆红素与白蛋白均为高脂血症患者机体的强抗氧化物,谷胱甘肽与其抗氧化能力十分相像,可对细胞进行保护,使其免遭自由基侵入。
另有学者则指出,在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过程中血清胆红素也有参与,并抵制了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形成。胆红素除了具有抗氧剂与过氧化氢清除剂的功能外,其抗氧化性相较β-胡萝卜素、Vit E更强。另有学者则认为,血清胆红素增高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并降低血脂,还可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起到保护血管壁细胞,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作用。
除此以外,胆固醇经胆管的排泄功能与胆固醇溶解还能通过胆红素进行有效促进,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患者总胆红素与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浓度成负性关系,此结果与郭鑫等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9]。近几年则另有报道研究指出,高密度脂蛋白与胆红素形成正比关联,AS的重要保护因子就是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能有效清楚体内的多余脂质,还可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出现。高脂血症在临床的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中的异常脂质均有所不同,加之不同患者产生的差异性巨大,不能就脂质异常一概而论[10]。本文选取的高脂血症患者大多为一种脂质升高,但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表明高脂血症患者中普遍存在低胆红素的现象。
本文研究地处于高原地区(海拔>2260 m),但研究结果与平原地区有关报道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LDL-C、HDL-C、TB、TG、TC等因素的情况下,对基本诊断的预测各单一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宁.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3):455-457.
[2]余清,滕凤猛,杨学文.血清胆红素水平对HBV DNA检测的影响及其去除胆红素影响的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7):909-911.
[3]王洋,苑桂姝,李如凯.对比两种断脐方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6):108-110.
[4]唐芳华.血清胆红素检测与尿酸检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4):199-200.
[5]许悦.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不同浓度血清尿酸、胆红素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4):3738-3739.
[6]王宏.The changes of gut microbiota of hyperlipemia guinea pigs by microbial 16S rDNA sequencing[J].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2019,36(1):25-26.
[7]段建军.两种术式治疗胆结石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2.
[8]Carda C,Mosquera-Lloreda N,Salom L,et al.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alivary disorder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06,11(4):309-314.
[9]郭鑫,王静,路月英,等.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01-104.
[10]张艳萍,陶丽.血清胆红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诊断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