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7 10:47: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有效应对手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科室收治的60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处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数据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两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治疗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发热;综合干预;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胡园园.分析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33-234.

0引言

晚期艾滋病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机体免疫力普遍较差,患者出现口腔及呼吸系统感染的潜在风险相对较高,且多合并发热症状,临床表现为患者长期处于高热状态,体温普遍达到39℃或更高[1-2]。由于目前艾滋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如何通过有效的形式抑制患者的发热症状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将以我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剖析综合治疗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科室收治的60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3~57岁,平均(42.1±6.9)岁;对照组(n=30)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1~55岁,平均(42.6±7.1)岁。研究经医院伦理会通过;统计学软件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本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理论要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辅以相应的药物控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干预,方法:(1)心理干预,艾滋病患者普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尤其是症状显著时负面情绪更为明显,严重者甚至有放弃治疗或轻生的念想[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心理干预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首先,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向其介绍当前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最新政策以及有效治疗案例,让患者重燃治疗的信心,以保证后续各项医护活动的顺利开展[4];(2)体温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精神恍惚、抽搐或呼吸不畅等表现,则针对性给予患者用药[5];低热患者优先给予物理降温,并观察体温控制情况,若患者的体温≥39℃,则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给予患者4%乙醇擦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作用;并在整个降温过程中,给予相应的营养和水分补充[6];(3)家属支持,向家属详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以方便让家属以正确的身份参与到患者的病情管理和情绪管理中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1)显效:患者发热症状得到控制,并积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参与疾病治疗;(2)有效:患者发热症状相对减轻,心理状态相对良好;(3)无效:患者发热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心理状态较为消极。采用百分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以卡方检验,P<0.05提示结果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数据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1。


\


2.2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7 3.3±10.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5.1±12.2)分,两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8016,P=0.0069)。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尚未被完全攻克的传染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艾滋病晚期发热是艾滋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潜在风险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上除去基本的用药,研究还重点从患者的心理、体温干预和家属干预三个方面着手,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普遍仅停留于疾病的传播途径方面,虽然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但大部分人对于疾病依旧表现出恐惧和抵触,这也是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差对于治疗易产生抵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7]。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重燃治疗疾病并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保证各项医护活动的顺利开展;体温干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处理,是发热治疗的关键;家庭护理,则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但各项方针的实施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心理干预,主治医师在进行心理干预时,须密切掌握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了解其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以保证干预方法的针对性;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会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而变化,因此心理干预须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始终[8];(2)体温干预,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温高低给予针对性处理。

研究结果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00%,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达到了(73.3±10.4)分,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76.67%、(65.1±12.2)分,提示综合治疗干预方针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中一方面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发热症状,另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综合治疗方针,可有效抑制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经临床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边婕.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8):166-167.
[2]戴色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发现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3]张万方.艾滋病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4]王艳春,彭勃,李雁,等.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的流行病学对照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201-1205.
[5]郭会军,陈莉华.艾滋病内伤发热中医证型与CD+T细胞计数分层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995-2996.
[6]胡冠鹏.对艾滋病发热常见证型的临床干预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5.
[7]AIDS Study Group of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 on AI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6,24(2):133-144.
[8]杨林.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9):143-144.
[9]IANG Feng,FU Lin-chun,MA Jian-ping,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patient TCM syndrom e factors[J].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2011,9(9):955-965.
[10]郑智慧.艾滋病临床护理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