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方法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药物性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胃肠道反应患者共60例,随机分2组,各30例。埋线组将羊肠线置于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穴,15天1次;西药组予以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两月为一个疗程。对比2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HAQ及DAS28评分,并分析疗效差异性。结果埋线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HAQ及DAS28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均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西药组。结论穴位埋线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胃肠道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道反应;穴位埋线;临床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黄梦.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性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35,137.
0引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慢性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等药物治疗,而患者服药情况与合并消化道症状呈正相关[1]。因此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穴位埋线对类风湿患者药物性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
1.2诊断依据
1.2.1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参照《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1]诊断标准。
1.2.2胃肠道不适反应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胃脘部疼痛,或兼有痞满、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
1.3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无意识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血糖血压控制不佳、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1月内接受相关治疗方案;(3)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脱落标准:治疗过程中,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消化道症状或皮肤严重过敏症状,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埋线组操作:(1)选穴:中脘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2)操作: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医者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套管针埋线法,将羊肠线置于套管针的前端,接入针芯,右手持针刺入腧穴。待患者体会到针感后推针,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即刻出针并压迫止血,创口贴覆盖针孔。15天治疗1次,两月为一疗程。西药组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1片/次,1次/日,治疗2月。
1.5观察指标
1.5.1消化道症状积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症状积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消化道症状总积分,症状总积分=症状发作频率总分*症状严重程度总分[3]。
1.5.2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ESR)评分、健康状况评定量表评分(HAQ)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DAS28和HAQ表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
1.6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临床痊愈: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积分减少≥60%;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总积分、HAQ和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症状总积分较西药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前后HAQ和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尪痹病”的范畴,病情长且复杂,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病情,必然也会损伤脾胃。目前临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虽能保护胃黏膜,减轻药物胃肠道反应。但是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增加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质疏松、痴呆及营养缺乏等方面的风险[5]。
穴位埋线是通过药线在穴位的持续作用,增强刺激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此次研究选用中脘为腑会,胃之募穴,是足阳明经气汇聚于胸腹的部位,又因该穴的解剖位置与胃部相应;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是对足三里主治范围最简明扼要的总结。天枢是大肠之募穴,为阳明气血在腹部的汇集之所,也是腹部气机运转的枢纽。《医学入门·治病要穴》中言:“天枢,主内伤脾胃。”关元,顾名思义本穴位为“关藏元气”之所,刺激该穴位能培护先天元气。四穴相配能够起到补脾生气,固本培元的治疗效果。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天枢、足三里穴,可以通过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等的含量表达以及维护肠道粘膜受体的稳定,改善胃肠动力,提高胃肠道屏障作用[6-7],以减少药物性胃肠道不良反应。这与中医理论中天枢穴和足三里属胃经,治疗与胃相关疾病的主治功能相呼应。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电针“足三里”穴还可介导小肠内转运体表达,以提高葡萄糖及蛋白质吸收率,增加机体能量供给,改善乏力、纳差等症状[8],此外刺激关元穴也能够提高免疫水平,改善纳差、困重乏力、腹部胀满等症状、增强体力状况积分[9]。在本次试验研究中,穴位埋线还可降低HAQ及DAS28评分,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与可能与穴位埋线能够干扰某些炎症因子表达相关[10]。本次实验研究也表明,穴位埋线不仅能够改善RA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还能减轻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医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150-151.
[2]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6):2595-2598.
[3]刘惠燕,蒙珊,张梦珍,等.以透刺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04):541-54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5]陈辰,史天陆,吴文信,等.质子泵抑制剂潜在用药风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722-1724+1726.
[6]吉毛先,郭孟玮,高誉珊,等.电针“天枢”“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感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针刺研究,2019,44(04):264-269.
[7]王计雨,康朝霞,韩永丽,等.电针足三里调控SCF/c-Kit信号通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组织肌内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4):3-8.
[8]薛亚楠,董佳梓,曲怡,等.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大鼠肌肉组织内线粒体自噬相关因子MUL1及ULK1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4):856-859.
[9]林玉敏,江钢辉,李瑜欣,等.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免疫系统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06):93-96.
[10]阮崇洁,马志毅,李勇,等.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TGF-β_1、IL-17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02):18-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