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内痔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8 15:35: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内痔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中药熏洗联合龈交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痔主要症状出血、疼痛、坠胀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外用联合龈交穴埋线更有效改善内痔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内痔;中医治疗;清热利湿;龈交穴;埋线

本文引用格式:张少坡,刘志军,韩晓涛,等.清热利湿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内痔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156-157.
 
0引言

       痔疮是肛肠科门诊常见、多发疾病,尤以基层医院更为多见,按照发病部位,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临床最为常见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痔核脱出、便血和肛门部坠胀不适,可伴有肛门部瘙痒、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内痔的有效治疗是痔疮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内痔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中医综合保守治疗在内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中药外用无痛苦,起效快,效果理想,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21o本研究应用清热利湿中药联合龈交穴埋线治疗内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新乐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内痔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31中内痔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1中痔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并符合湿热下注的中医辨证标准。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41.3±9.2)岁,病程6-58 d,平均(22.5±5.1)d,临床分期:1期12例,:n期21例,皿期1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23-69岁平均(41.6±9.8)岁,病程最短5-52 d,平均(21.7±4.4)d,临床分期:I期15例,n期22例,皿期11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无直肠炎症、肿瘤、肛痿、肛裂等其他直肠肛门疾病;均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无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不适用参加本研究疾病。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龈交穴埋线治疗,患者坐在椅子上,助手从背后将患者上唇提起,充分暴露上唇系带,即龈交穴,术者碘伏消毒上唇细带,并在上唇细带处注射利多卡因0.2 mL局部麻醉,将9号埋线针从系带水泡侧快速刺入,然后推动针芯,将0.2 cm的羊肠线留在龈交穴,干棉球压迫止血20 min。术后2 h内禁食水,1周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患者每晚进行中药坐浴,药物组成:苦参30 g,芒硝20 g,五倍子12 g,黄连、黄柏、防风、荆芥、槐角、地榆炭、川椒各10 g,冰片2 g,首先将中药加水1500 mL充分浸泡,之后文火煎煮15 min,患者将肝门置于药物上方,用温热的中药蒸汽熏洗肛门,待药液温度降至40T时进行坐浴。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2.2对照组给予太宁栓塞肛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5],治疗前后对患者主要症状便血、疼痛、坠胀症状进行评分,便血:无便血为0分,便后少量拭血计2分,便后少量滴血计4分,滴血量较多计6分;疼痛,无疼痛计0分,轻微疼痛计2分,疼痛较重,需止痛药方可缓解计4分,剧烈疼痛,需注射止痛针方可缓解计6分;坠胀,无坠胀感计0分,轻微坠胀感计2分,明显的坠胀感但不需排便计4分,剧烈坠胀感需立即排便计6分。

1.4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参照文献[4]制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伤口完全愈合,评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症状评分减少>75%,<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75%;无效,症状缓解情况未达到有效的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症状计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 20.0o

2结果

2.1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便血、疼痛、坠胀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o

\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o

\


3讨论

       痔疮约占肛肠科疾病的52.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痔病患者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如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可致燥热内生,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致水湿不化,与热搏结,气血纵横,筋脉交错,蕴结于肛门,而发痔病。故清热利湿是痔病治疗的原则。本研究所应用清热利湿方由苦参、芒硝等11味中药组成,其中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消肿解毒的功效,黄柏、黄连可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川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并可增强苦参和黄柏的清热燥热功效。槐角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五倍子可收湿敛疮,收敛止血;地榆炭可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凉血止痛,并可使黄柏和黄连药效增强;防风、荆芥可助脾胃、散风热、消疮肿。全方配伍共奏清热利湿、敛疮止痛之功。中药熏洗和坐浴可使药液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局部治疗效果更佳,另外,从西域解剖角度分析,肛门齿状线屏障能力相对较弱,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顺利渗透进入患处,另外,温热中药液熏洗和坐浴使局部血液循环较快,从而改善患处的血氧供应回。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由多个经脉相互络属形成。痔病发于肛内,与任督二脉关系密切,而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上唇系带龈交穴,故痔病可在龈交穴有所反应。根中医论远治法原则,上龈交穴可作为肛内疾病的优选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发现龈交穴有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其传入中枢核团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而肛垫上皮有阴部神经和盆神经分布,传入神经核团为骶髓后连合核;上述各个神经核团均投射到臀旁核,龈交穴治疗痔病的机制可能为龈交穴、肛垫上皮的二级神经传入臀旁核发生机能整合,从而产生新的神经效应[7]。将羊肠线置入龈交穴,对穴位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清热利湿中药外用联合龈交穴埋线更有效改善内痔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晓洁,王华胜,张胜威.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86—87.
[2] 徐莉,范红莉.二黄苦参洗剂联合痔疮膏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6):1399.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5):461-46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 肖秀丽,张海岩,黄烃,等.痔点挑治配合中药薰洗治疗痔疮40例临床疗效与健全直肠黏膜屏障相关性分析[J].四川中医,2016,34(2):98-101.
[7] 张承国,窦蕾.穴位埋线、龈交穴挑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345-13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