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护理思维与技能培养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6 13:4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增多,本文重点叙述临床护理工作中拓展与深化思维,不断增加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思维;技能;培训

本文引用格式:仲玉琴.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护理思维与技能培养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26-327.

0引言

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年龄大,病情较重,开展介入手术多,普遍使用高危药品,是医院发生医疗安全事故、风险事故较多的科室[1]。随着心血管疾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增多,以及先进诊疗方法的不断开展,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更多压力和挑战。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拓展与深化思维方式,不断增加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文从以下方面叙述如下。

1树立“生命贵重”的理念

心血管内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常有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等重症患者,随着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也时有发生。临床护理工作中,首要的是学会和懂得“生命贵重”,树立牢固的敬畏生命的理念,才能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树立“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操作,配合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挽救患者的存活心肌细胞,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疗护理效果。

\

 
2评估所处的医疗环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整体观念。

2.1作为一名年轻的护理人员,要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主动弥补不足,同时寻求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得到的来自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医师、乃至患者本人与家属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独立值班、承担岗位职责时,要评估病区整体环境、各项设施功能、仪器状态、急救物品,以及可以寻求的技术支持与援助,做好个人定位,才能主动学习,弥补不足,正确履行职责。

2.2作为一名高年资护理人员,要树立中轴观念。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时时留意团队中年轻护士的不足和短板,做好传帮带工作,防止“木桶效应”发生。护理工作是高度协作的工作,高年资护理人员是病区的中坚力量,在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中多长一双眼睛,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2.3作为病区护士长,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了解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病区的每一件物品与设施,做到人尽其才、物有所用。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长,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了解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状态,了解有无超负荷、超能力的工作情况,了解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的应变能力,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检查与反馈,才能打造一支优良的护理团队。同时,作为病区护士长,自身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必须过硬,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前沿知识,才能指导、帮助、整合护理团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养

3.1学习培训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要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体征、观察要点、护理方法。懂得为什么,才能知道做什么。护士长要鼓励护士提出问题,鼓励年轻护士之间互相学习、探讨。高年资护士要做好带教工作。被动学习不如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不如主动授课,护士长应安排每一位护士承担科室内的业务学习工作,将心血管内科的疾病护理常规讲解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护理人员,制作幻灯片,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每人分别讲解,集体听课与评介。将每个病种讲解结束后,利用晨会提问时间,提问疾病护理常规掌握的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扩张性心肌病等要求每个人均熟练掌握,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以及射频消融等心内科介入检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亦要求熟练掌握,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3.2培训各种药物的使用知识

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将心血管内科所有的口服、外用、注射药物汇总,分类集中,按药物类别排序,编制药物使用知识表格,查阅药理书籍,结合临床,将每种药物的类别、作用、使用方法、常用剂量、不良反应分别列出,经护士长审核,交护理部复审备案后,将心内科药物使用知识表复印,人手一册,利用自学和集中讲解、定期提问、不定时抽查等方法,反复强化药物使用知识,同时将收集的各种药物说明书装订成册,便于查找翻阅,使每位护理人员对临床用药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3.3重点培训心脏专科急救知识、心电图知识、抢救药械使用知识与技能

心脏科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应急抢救机会多,如何仔细观察病情,把握抢救时机,有多种技能要全面掌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内科护士。

3.3.1需要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操作,做到人人合格。

3.3.2在新进护士进入心内科时,就将印有心电图简单知识的手册发给她们,其中包括正常心电图、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室速、室颤等图谱和相关描述。通过自学与听课,使新进护理人员学会看图、判断、及时识别和汇报心律失常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

3.3.3掌握各种药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知识。心内科经常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对多巴胺等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进行学习,人人掌握,讲解按公斤体重给药的重要性,强调不同剂量的药理作用,结合生命体征观察,做到遵医嘱合理、准确用药。掌握硝普钠避光使用的原因、使用过程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抢救车内的药品要求熟练掌握剂型、剂量、给药途径、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护士长与高年资护士经常提问年轻护士抢救药品使用知识。

\

 
3.3.4掌握各种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临时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泵、血糖仪等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对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操作进行考核,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知识和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与维护。对心脏电除颤仪的使用方法进行考核,使每位护理人员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流程,掌握心脏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树立每一位心内科护士都应该懂除颤、会除颤、需要时及时除颤的概念,防止紧急情况下延误抢救时机。心电监护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示波、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学会观察和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汇报。除了会使用外,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也很重要,在专人负责的基础上,教会每位护理人员仪器保养与维护的方法,以维护医院财产并保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服务意识、整体护理观念、管理理念和法律意识培养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注重细节,强调过程管理。护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做好服务的每个环节,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把“假如我是病人、假如我是顾客、假如我在求医,假如我在消费”的概念常记在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做到以病人满意为宗旨,保证服务质量。其次,根据PDCA循环,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有研究报道显示[2],对危重患者较多的心血管内科和骨外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病区予以PDCA循环,能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合格率从之前的67.4%和70.0%提升至96.7%98.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工作中,将整体护理观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灌输给年轻护士并不断强化,让年轻护士学会思考、判断的技能,进而独立地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管理。树立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是病房管理者的理念,病房管理不光是护士长的事,也是每位护理人员的事,做好病房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清洁、整齐、舒适的修养环境;做好病人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解除病人的痛苦,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等等;做好护理人员自身管理,自觉完善和提升个人素质,不光是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修养、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法制观念,保护病人的同时也做到自身防护。同时,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做好护理文件的记录工作。

5风险管理与不良事件防范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任何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其心理负担以及引起纠纷或严重事故的事件[3],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坠床、用药错误、压疮、意外拔管、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4-5]。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因素[6],如抢救药械准备不充分,仪器使用不熟练等而导致抢救延误;护理操作时核对不认真,发药、采血及输液均会发生差错;没有较强的责任心,未能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等。

心血管内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在住院患者中,跌倒、坠床、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搏骤停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临床科室[7]。有研究表明,心内科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因为没有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的[8]。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培养预见性思维模式,是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护理工作中,做好风险评估,挑选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敏感指标,做到分项落实和管理,是很好的经验。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张慧等[9]挑选出评分最高的5项指标,即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合格率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树立“生命贵重”理念,时时绷紧护理安全这根弦,不断学习各项知识与技能,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严谨踏实,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

6学科方向与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6.1心脏康复与延续护理


心脏康复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有目的地进行各种干预,通过康复评估、运动训练、规律服药、指导膳食与生活、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脏康复是心脏病三级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大一[10]将现代心脏康复的具体内容归纳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双心健康、循证用药、生活质量的评价以及职业康复。赵俊文等[11]对专科护士实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观察显示,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康复的三个阶段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重、血脂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是心脏康复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的任务也最重。三级医院和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如何各司其责并有效衔接,也是做好心脏康复重要的一环。随着“医联体”的不断打造,有望在延续护理方面,发挥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将心脏康复工作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从而使患者受益。延续性护理是患者出院后护理的延续,持续在出院后康复阶段进行护理指导,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康复、预后效果[12],延续性健康管理也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13]。随着心脏康复的发展,对心脏康复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6.2学科进展与教学科研能力

6.2.1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和其他医学专科一样,非常迅速。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完善,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原属外科手术禁忌证的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有效开展;心脏移植技术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有效治疗;一站式复合手术室使腔内手术与腔外手术同期完成,减少了创伤及转运风险;无导线起搏器解决了由于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导致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局限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的正常开展;各项化验检查项目的更新与细化;药物更迭与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等等,都要求护理人员学习专科前沿知识与进展,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6.2.2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为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与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浅尝辄止是必要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尤其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不但要吸收本专业的知识,对人文类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医学是人学,秉持人本主义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时,不但要主动学习,还要做好主动教学,做好传帮带,加强团队意识。随着年资、阅历的不断增长,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让每个人都成为护理事业这根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可采用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SQ3R读书法,即美国心理学家Francis Robison综合了阅读、记忆、思维的有关心理学理论提出的以自学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提倡快乐学习,每当年轻护士掌握了某项知识或技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开展多元化护理教学查房与个案交流,按实证思维模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另外,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有科研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循证护理,完善PDCA循环。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的部分总结,理念的培养、思维模式的锻炼、实战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个人素质完善的不断要求。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尊师、爱幼、互相协作、互相关怀的氛围,使年轻护士尽快地融入科室的环境氛围,并共同构建科室文化、人文精神,也是现代护理团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培养心血管内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晓辉.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16-118.
[2]卢虹.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5(22):3432-3432
[3]申启兰,郭菊,王树红,等.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5,30(9):1733-1735.
[4]孙晓敏,丁雅英,汪虹,等.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378-382.
[5]纪冬梅,罗昌春,李海芳,等.专项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管控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03):233-236.
[6]焦艳霞.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39-244.
[7]刘辉,姚璐,张薇,等.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090-1092.
[8]卓婷莉,张有为,高珺,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气管狭窄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3):2889-2891.
[9]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10]胡大一.用康复医学带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2):121-122.
[11]赵俊文,魏道儒,张晓艳.专科护士引导实施进行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0A):45-48.
[12]田朝伟,徐如芹,王丽,等.指导家庭运动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Ⅲ期心脏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6):2402-2405.
[13]谢岩,范国颖.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26-2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