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肝癌行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60例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治疗肝癌的病例,进行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包括行一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8例、两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32例、三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16例、四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4例。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半个月、1个月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探索肝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天、3天、7天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时达到最高峰值;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腹水情况与术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小幅度波动;经过保肝、支持及利尿等对症处理后,半个月到1个月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较术前不明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在肝癌患者治疗中,肝功能的主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一月后可恢复术前水平。证实了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重复治疗。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
本文引用格式:张建,狄镇海,邹金梅.探究肝癌行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后肝功能的动态变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47,25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习惯的逐步养成,导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肝癌早期阶段,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故误诊漏诊率升高,最终导致患者确诊肝癌时已处于中晚期,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故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2]。本文主要通过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意在探究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此类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60例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治疗肝癌的病例,进行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包括行一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8例、两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32例、三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16例、四次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的患者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1-7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6.8±2.4)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中晚期肝癌的诊断标准。另外,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局麻,常规消毒铺巾;Seldinger技术穿刺患者右股动脉,造影肝总动脉,造影之后观察膈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胃左动脉的情况,同时对肿瘤大小、血管、数量及位置进行判断,挑选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肿瘤靶血管用表柔比星与超液化碘油混合进行栓塞,治疗之后及时给予患者护肝、止吐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抽取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应时间点的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及总胆红素(TBIL);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腹水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进行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天、3天、7天后的AST及ALT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时达到最高峰值,术后半个月、1个月明显恢复术前正常水平,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及TBIL水平变化呈波动上升,但变化不明显。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情况及腹水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凝血能相应指标在术后7天内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天后,相应凝血指标均降低到正常水平;患者术后7天后腹水量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起病隐蔽,进展迅速,威胁患者生命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由于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临床医生无法在早期阶段作出明确诊断,患者通常无法在疾病早期接受有效治疗。中晚期的患者常会出现如肝性脑病、感染、结节破裂等并发症,威胁生命[3]。近几年,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的寿命[4]。本文对经肝癌行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研究证实: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对肝癌患者有治疗作用,同时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几周后可恢复正常水平。证实了该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手术方式较安全,对肝功能治疗有效,是可以恢复的,可重复治疗。
综上,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在肝癌患者治疗中,肝功能的主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一月后可恢复术前水平。证实了肝动脉造影栓塞化疗术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重复治疗。因此,临床上可尝试将该治疗方式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夏丽娜.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铁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1):22-23.
[2]程慕华.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14-15.
[3]陈晓琦,陈欣菊,张传雷,等.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病人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73-74.
[4]赵海江.探究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8):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