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10:47: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45/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31/50),组间指标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分别为(80.1±2.2)%、(61.6±10.6)mmHg、(58.4±9.5)mmHg;观察组治疗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分别为(94.5±2.0)%、(87.3±10.2)mmHg、(36.8±8.3)mmHg。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应用于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红玲.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8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1],当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之后,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还需要配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呼吸衰竭情况进行明显的改善。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5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2.1±3.7)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7岁,平均(61.7±3.8)岁。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字认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吸氧、祛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压力设置在4cmH2O到8cmH2O之间,呼吸频率为12次/min,将吸气压力设置为8cmH2O之间,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各项压力进行调整,实际治疗过程中将其维持在12cmH2O到24cmH2O之间,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吸氧浓度进行调节,并且将患者的SpO2维持在90%以上,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呼吸机进行调整[2]。

1.3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估并比较,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如下:(优秀:患者治疗后临床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完全消失,临床各项指标均回复正常;良好:患者治疗后临床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但未完全消失,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较差: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改善)[3]。治疗总有效率=优秀例数
+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2)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动脉血气指标主要包括:SpO2、PaO2以及PaCO2。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这一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其中,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一律以(±s)表示,选择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疗效评估结果中共有15例为优秀,16例为良好,19例为较差,治疗总有效率为62.0%(31/50);观察组50例患者中,疗效评估结果中优秀、良好、较差的例数分别有24例、21例、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45/50)。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对照

对照组治疗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标分别为(80.1±2.2)%、(61.6±10.6)mmHg、(58.4±9.5)mmHg;观察组治疗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标分别为(94.5±2.0)%、(87.3±10.2)mmHg、(36.8±8.3)mmHg。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

 
3讨论

慢阻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当中的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对患者气道造成的损伤有关,进而在气道出现了异常炎性反应,该病的进展性比较强,患者的发病机制也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换气障碍等[4],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会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疾病,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都会造成影响,患者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容易造成其气道动态塌陷,这是如果给予患者单纯的吸氧治疗已经无法取得明显疗效,另一方面还会出现呼吸机疲劳,从而降低了患者的通气效果。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纠正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通气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而在治疗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胸腔内压,并且还能降低患者心脏前负荷,对患者呼吸异常情况进行明显的缓解。并且还能采用双向正压来对患者呼吸进行辅助,在吸气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较高的吸气压,还能对患者气道阻力进行克服,还能对患者机械性支气管进行扩张,避免其气道陷闭,避免患者肺泡萎陷[5]。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其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更优,上述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应用于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漆毅,姚檬娜,周畅.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7):110-114.
[2]胡明碧.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1):115-116.
[3]丁琪,曹爱平.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0):136-137.
[4]方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5(2):84-85.
[5]韩磊,叶丹,魏庆忠,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7):36-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