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对比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09:12: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检查在急性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对比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资料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中,114个椎体骨折,共142个骨折部位,其中合并椎管狭窄65例,合并脊髓损伤50例。结论在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中,常规X线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互为补充,漏诊率降为零,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手术方式上的选择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影像资料。

关键词:脊柱损伤;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马宁.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对比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44.

0引言

脊柱外伤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意义重大[1]。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及其临床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X线平片是脊柱外伤最基本的影像检查,随着诊疗水平提高及临床需求,CT及MRI也在脊柱外伤中广为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诊断精准率,使漏诊率降为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103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8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18-61岁,平均为39.5岁。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本组103例共计114个椎体受累:其中颈椎19例,受累椎体22个;胸椎12例,受累14个;胸腰段63例,67个椎体受累;腰骶椎9例,受累11个。临床症状为:受伤部位局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下肢不同程度截瘫性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休克等。

\

 
1.2检查方法

全部脊柱损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垂直投照,然后行CT定位扫描,根据X线平片提供的受损部位,再进行连续容积扫描,范围以可疑骨折椎体为中心,包括紧邻的上下各一椎体。层厚5mm,扫描层面与椎体垂直。对临床有神经症状或前两项检查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者做MRI检查,扫描选用轴位、矢状位,扫描层厚为2-5mm,层间距定为2mm。参考Denis及Wolter对脊柱结构及脊柱损伤分类标准,将脊柱损伤分为4种类型: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脱位型、爆裂型、安全带型。现将有椎管损伤变窄者分为三种类型:轻度:椎管狭窄≤1/3;中度:椎管狭窄≤2/3;重度:椎管狭窄>2/3。并且根据椎管狭窄程度及骨折分型进行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2结果

X线显示了骨折椎体的压缩程度、脱位情况、局部后突等,检出本组103例脊柱外伤患者,84例为单发椎骨骨折,19例为多段椎骨骨折,共检出114节椎骨有122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单纯屈曲型58例,爆裂型28例,骨折脱位型17例,安全带型0例。CT清楚完整的显示了椎体骨折移位及椎管狭窄的情况。扫描重建后发现103个椎体骨折,共142个骨折部位,185块椎体骨碎片,与X线平片相比,对附件骨折CT更有优势。骨折类型:单纯屈曲型40例,爆裂型45,骨折脱位型18例,安全带型0例。椎管狭窄65例,其中轻度43例,中度20例,重度2例。65例椎管狭窄患者中,31例为椎体后上角骨折片移位引起,23例为合并椎弓等附件骨折片突入椎管内引起,11例可见椎间盘脱出髓核或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内引起,这些将有可能伴有脊髓损伤情况。

MRI检查的60例患者,发现95节椎骨共128处骨折部位,分辨出81块骨碎片,椎骨骨折节数及骨折类型与CT基本相符,附件骨折部位与CT扫描略有区别。MRI检出椎管狭窄48例,还有8例CT显示椎弓根、椎板骨折未检出,所以MRI检出对附件骨折的显示不及CT。60例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表现为脊髓有明显的受压及脊髓内信号异常改变。MRI能清晰地显示脊髓、椎间盘及椎管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与X线及CT相比有明显优势。

3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检查方法较多,如X线、CT及MRI等,检查诊断价值不一[2]。X线平片作为脊柱损伤的基本常规检查,对骨骼情况显示较好,可以大范围整体观察脊柱序列,确定损伤具体位置及骨折脱位情况,椎体压迫程度等。X线平片操作简便、经济、认同度高,表明了X线平片检查的必要性。但是X线平片对脊柱损伤的实际范围及程度都不能确定,对椎体中后柱的骨折及附件骨折漏诊较多,对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情况也显示不清,表明了此种检查方法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CT扫描技术广泛应用,对脊柱骨折、损伤的鉴别诊断作用显著,因而广受临床医生好评[3]。CT扫描发现骨折部位最多,对椎体中后柱骨折及碎片移位情况、椎小关节骨折等附件骨折显示很好,提示脊柱损伤类型,明确损伤是否为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便于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CT图像克服了X线平片的局限性,提供了大量信息,易于显示损伤椎体与周围重叠部位的骨折。然而CT检查范围较窄,若定位不准确容易导致漏诊;轻度压缩性骨折等情况时,CT扫描不易发现病变[4]。MRI检查对骨折的显示不及X线平片和CT扫描好,但其能很好地显示椎体水肿信号以及脊髓、韧带损伤情况,对新旧骨折的鉴别、骨挫伤、轻度压缩性骨折、韧带损伤等作出准确的判断。MRI矢状面图像能清楚的显示脊柱序列,全面掌握脊髓受压情况,观察信号异常改变,了解脊髓损伤程度对脊柱稳定性的评价有着独特的优势。MRI检查费用较高,成像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

 
综上所述,在急性脊柱损伤诊断中,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应该综合应用,相互结合有很强的互补作用。通过三者的综合分析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立体、准确、全面的信息,对脊柱脊髓损伤程度及指导治疗和预后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凤建中.60例脊柱外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4):173-174.
[2]陈孝伯,石维强.腰椎创伤性骨折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0):953.
[3]董明德.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附102例X线、CT、MR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12-2413.
[4]贺宏儒.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09,38(4):348-3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