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了32例(34眼)例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对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例(1眼)前房出血、6例(7眼)前房纤维素渗出、11例(12眼)角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结论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一种可性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王一平.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3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71,173.
0引言
青光眼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常见眼部疾病,临床多采用联合手术治疗。但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时,部分患者存在高眼压状况,给手术治疗带来相应难度。在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时,需缓解眼部高压状态,行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本次研究对32例(34眼)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联合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了32例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共34只眼;男性13例(13眼),女性19例(21眼);年龄50-72岁,平均(51.3±7.3)岁;病情如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1例(21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8例(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例(3眼);外伤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例(1眼)。核硬度:Ⅰ级(软核)3眼,Ⅱ级(软核)11眼,Ⅲ级(中等硬度核)17眼,Ⅳ级(硬核)3眼。初诊眼压42-76 mmHg。所有患者术前经多种降眼压药物治疗3d后眼压无法控制在正常水平。
1.2手术方法
32例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采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作眼球表面麻醉,取2%利多卡因2.0mL联合0.75%布比卡因2.0mL行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和球后睫状神经阻滞麻醉,间歇性按摩眼球5 Min。做以上穹窿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取上直肌缝线牵引固定眼球,以12点为中心,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3mm的板层巩膜瓣,在其两侧角膜缘后约1.0 mm处作板层巩膜切开,做白内障隧道切口弧长约6mm,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0mm。在9点角膜缘内侧2mm用4.5号针头作前房穿刺,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直径约5mm,分离晶状体核,旋入前房。扩大切口至6mm,晶状体软核以晶状体圈匙拖出;对较大体积晶状体硬核,在碎核后分次取出。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于囊袋内,恢复瞳孔。切除小梁组织约1.0×1.5mm大小,切除相应部位虹膜周边组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两角,作1组可拆缝线。若观察见房水漏出,于巩膜瓣切口加缝1针,严密缝合结膜瓣。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0000u及地塞米松2 mg。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单眼包扎。
1.3术后处理
术后适当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活动瞳孔,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治疗。术后5-14d根据眼压高低及滤过泡情况拆除巩膜瓣的可拆缝线,并适时局部按摩。对患者随访6个月,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予以检测及记录,查看患者视力改变情况,注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前房纤维样渗出、角膜水肿、前房出血、虹膜炎、玻璃体积血、晶状体后囊混浊等。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在进行处理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文中计量数据在进行处理时,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处理时使用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比较
患者术前眼压30-55mmHg,平均(38.5±7.3)mmHg;术后眼压10-24mmHg,平均(12.1±1.4)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所示。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
32例(34眼)患者术后未发生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性性青光眼、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较为严重并发症,1例(1眼)前房出血者术后2-3d自动吸收,6例(7眼)前房纤维素渗出,经散瞳、激素等干预处理后吸收;11例(12眼)角膜水肿,经高渗剂局部应用等处理后消退。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3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是影响老年人视力,造成老年人眼盲的常见眼部疾病,近年来,青光眼白内障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一般在行手术治疗时,需控制患者眼压不能高于20mmHg[1]。临床认为高眼压下开展手术风险较大,导致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且诱发诸多并发症比如恶性青光眼、内容物脱出或浅前房等[2-3]。因此对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时需及时控制患者眼压,采用有效降压药物予以处理,若患者降眼压药物使用无效,应考虑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此时联合手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时,尽量一次性手术治疗,减少两次手术创伤,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小切口联合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损伤小,对患者影响较低。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避免超声乳化热效应对青光眼手术效果产生负面影响[3],促使小梁切除术顺利展开。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后视力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联合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高眼压状态,改善患者术前视力,促使患者视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时,术后并发症则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1眼)前房出血、6例(7眼)前房纤维渗出、11例(12眼)角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一般药物若无法降低患者高眼压状态,手术或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并发症,但不及时手术会影响患者视功能,及早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会挽救患者视力,避免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免长期高眼压造成虹膜萎缩、视神经萎缩、角膜内皮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为了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术前准备,尽量降低患者眼压,采取压迫的方式降低患者眼压;随后在角膜缘内侧2mm作前房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降低患者眼压。(2)术中细心操作,注意保护患者角膜内皮和虹膜,以免损伤角膜内皮和虹膜,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将患者的上方皮质吸净,防止因为皮质残留引起葡萄膜反应。(4)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时,注意避免对晶状体后囊及晶状体悬韧带的损伤,不要过度旋转人工晶体,确保人工晶体顺利植入。(5)缝合巩膜瓣时作1组穿过上穹窿部球结膜的可拆缝线。(6)术后注意患者眼压状况变化,根据眼压高低及滤过泡情况拆除巩膜瓣的可拆缝线,并适时在裂隙灯下行局部轻按摩,直至滤过泡扁平、饱满。综上所述,积极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促使患者术后更好恢复。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总而言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取得让人满意的手术效果,能降低患者高眼压状态,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宇雷,周芳,曲毅.玻璃体抽吸术在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71-172.
[2]谭勇.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94.
[3]李长国,李建荣.高眼压下和正常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l0,17(4):579-581.
[4]胡超雄,陈芳,余青松,等.高眼压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l4,32(1):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