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设为A组,将给予综合护理的30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33%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差异明显。结论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但可以通全方位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升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肺癌;全肺切除术;心律失常;原因;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文丽,王水英.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研究与护理策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89.
0引言
肺癌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比较高,而全肺切除术是当前临床用以治疗肺癌的一种主要方式,疗效良好,但是肺切除术对于患者机体的损伤也非常严重,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心律失常的发生极高,对手术疗效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于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至关重要[1]。基于此,本文主研究了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与护理策略,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设为A组,将给予综合护理的30例设为B组,A组患者男性16例,女14例,年龄介于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4±5.28)岁,其中1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1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B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52±5.67)岁,其中9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2例合并高血压;此次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的批准开展,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于艳燕等[2]人选取了30例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肺癌患者,详细统计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具体如下:30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16例,其中合并心脏病与高血压等疾病的共有14例;手术时间超过120min的患者共有23例,术中出血量高于1 000mL共27例,由这一结果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合并疾病均是导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1.2.2护理策略
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护理评估、手术前后的基础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具体为:(1)术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与疾病及手术有关的各项的知识,并告知患者手术期间需要注意和各类事项,同时向列举一些手术成功的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让患者以稳定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2)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特性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心肺功能锻炼,提醒患者术前戒烟,以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性,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3)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马上上报医生,立即采用对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将输液速度控制在20~30滴/min之间,每天的输液总量必须低于1 500mL;(4)术后,加强引流管与疼痛护理,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如果患者疼痛过于剧烈,可适当采用镇痛药物或者镇痛泵为患者缓解疼痛,以免疼痛过度引发心律失常;(5)饮食与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确保机体营养充足,鼓励于早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同时,防止静脉血检形成。
1.3指标观察
护理后,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1例患者发生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1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33%,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A组患者6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00%,2例患者出感染,发生率为6.6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对比可知,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明显。
3讨论
心律失常是肺癌患者接受全肺切除术后发生最高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全肺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性极大,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加之切除肺脏之后患者胸内压力失衡,且纵膈位置出现改变,进而对患者的全身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最终引发术后心律失常;此外,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因素也是引发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显示,超过70岁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晃高于年龄在70岁以下的患者,分析原因可能因为患者年龄越大其心肺功能越弱,因此,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加上机体免疫力较低,增加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3]。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33%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这一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究其原因可能是综合护理通过心理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波动,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充分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降低了因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病变引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疼引流管和疼痛护理,避免了因为疾病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风险,通过术后饮食与运动锻炼指导,增强了患者心肺功能和机体体质,有效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4]。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风险较高,且诱发因素比较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充分明确各类风险因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降低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柯梅.专项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01):143-144+146.
[2]于艳燕.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75-276.
[3]范培丽.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8):99.
[4]卜金枝.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83-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