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n=27)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n=23)两个亚组,全部参与研究者均行血液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两个亚组的红细胞参数值,统计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MCH、MCV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RDW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患者的Hb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检出率为(78.26%),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81.48%),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贫血鉴别应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鉴别患者贫血类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参数;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文引用格式:张锦娜.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86-187.
0引言
临床中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贫血的常见病例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发生主要由人体缺铁会引发含铁酶活性下降所致,继而降低了机体内血红蛋白的活性,影响血运系统中氧气的顺利运输,导致患者出现易怒、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免疫力降低等不适症,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而肝,脾,淋巴结不肿大。患者已青少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2]。实践证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贫血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检出贫血病症的有效方法[3-4]。为了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贫血患者50例和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就全部受试者血液检验的红细胞参数结果展开了下述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72岁,平均(34.27±2.19)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1-70岁,平均(34.47±2.28)岁。患者或其家属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可参与随访;②观察组患者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4-5];③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凝血功能异常;③器质性功能障碍;④中途退出;⑤拒绝配合研究;⑥合并造血全细胞减少疾病,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上述数据对比同质性良好。
1.2方法。全部患者均空腹行血常规检查,经肘静脉采血2 mL,存于EDTA-K2抗凝管内,将血液标本和抗凝剂混合均匀后,采用西森美康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指标。根据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结果,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Hb、MCH、MCV和RDW。
1.3观察指标。①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红细胞参数值,包括RDW、Hb、MCH、MCV。②根据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检验结果,将其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两个亚组,比较两个亚组的红细胞参数值,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A2<2.5%或>3.5%,伴有血红蛋白异常带;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含量<110 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红细胞压积<30%[6]。③统计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3.0处理50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贫血患者的实验数据,以χ2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检出情况等计数资料(%、n),以t检验RDW、Hb、MCH等计量资料(±s),P<0.05,代表有差异。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参数比较。观察组的RDW、Hb、MCH、MCV分别为(20.34±2.21)%、(66.92±10.65)g/l、(24.17±1.54)pg和(72.75±1.83)fl,对照组的RDW、Hb、MCH、MCV分别为(14.25±1.49)%、(95.27±12.56)g/l、(29.37±1.32)pg和(90.23±1.49)
fl,组间数据对比依次如下,t=16.156、12.173、18.128、52.377,P=0.000、0.000、0.000、0.000。由此可知,观察组RDW高于对照组,Hb、MCH、MCV低于对照组(P<0.05)。
2.2观察组中两亚组间红细胞参数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组(n=23)的RDW、Hb、MCH、MCV分别为(19.88±3.04)%、(65.56±9.94)g/l、(36.56±3.09)pg和(112.14±13.69)fl,缺铁性贫血组(n=27)的RDW、Hb、MCH、MCV分别为(25.32±2.95)%、(67.68±9.57)g/l、(23.02±1.85)
pg和(68.41±7.23)fl,组间数据对比依次如下,t=6.409、0.767、19.118、14.256,P=0.000、0.223、0.000、0.000。
由此可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DW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H、MCV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Hb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3不同类型贫血检出情况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检出率78.26%(18/23),缺铁性贫血检出率81.48%(22/27),组间数据比较吗,χ2=0.005,P=0.943。由此可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各异,前者与人体中铁元素长期缺乏或不稳定状态密切相关,致使机体发生Hb合成、利用障碍,导致Hb含量下降,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Hb、MCHC、MCV等指标水平降低[7]。本文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Hb、MCH、MCV显著低于对照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根据红细胞参数水平可有效检出贫血病例。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在RDW、MCV和MCH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医师可根据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水平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疾病的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检出率数据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且前者为78.26%,后者为81.48%,表明根据红细胞参数可有效鉴别患者的贫血类型,为医师临床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初步分析,这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与缺铁性贫血病例之间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后者的红细胞形态较为规则,MCV、MCH变化程度小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则有所升高,结合贫血病例血常规红细胞参数相关指标的变化水平可有效区分缺铁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类型,为医师后续科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吻合,有学者[8]对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后发现,二者的RDW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贫血疾病的诊断中RDW可反映红细胞形态变异情况,利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病例,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根据受检者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结果可有效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医师临床检出
贫血病例、科学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丽,秦丹卿,兰菲菲,等.轻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A2水平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6,37(13):1982-1984.
[2]张翔蓉.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A02):318-320.
[3]陈卫东,周宇,王秋.缺铁性贫血对不同基因型α地中海贫血筛查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898-902.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4):265.
[5]张伟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3.
[6]张健.血常规检验应用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2):168-169.
[7]李绵绵,余玲玲,蒋伟燕,等.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儿童β-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1):5357-5359.
[8]林菊.几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159-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