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合并高血压,50例)与对照组(未合并高血压,5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26例,Ⅳ级18例)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ALT指标(21.60±15.15)mmol/L、AST指标(22.10±11.25)mmol/L、TB指标(9.40±2.95μmol/L)、Glu指标(5.05±1.95)mmol/L、SCr指标(80.98±40.22)μmol/L、LDL-c指标(2.31±0.70)mmol/L、HDL-c指标(1.28±0.55)mmol/L、TC指标(4.33±0.95)mmol/L、TG指标(1.75±0.97)mmol/L、SUA指标(325.40±83.15)μmol/L、SBP指标(121.55±20.15)mmHg、DBP指标(71.75±10.85)mmHg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HR指标(79.45±22.90)次/min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容易受到各种生活指标影响而导致水平变化,且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可能与低胆红素、低胆红素存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血压;临床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边江,赵宇婷.心力衰竭合并、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74+76.
0引言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更是常见合并症类型。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70.00%合并高血压,或者以为存在高血压病史,且高血压疾病容易诱发心衰的风险发生[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合并高血压,50例)与对照组(未合并高血压,50例)。研究组:性别:男性有34例,女性有16例;年龄:40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0.20±3.50)岁。对照组:性别:男性有36例,女性有14例;年龄:40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0.35±3.3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相关实验室指标,并作比较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检验具体操作如下:嘱咐患者空腹12小时,并在次日早晨,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抽取,仪器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IMPUSAU400型),检测患者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总胆红素)、Glu(空腹血糖)、SCr(血肌酐)、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及SUA(尿酸)。
1.3观察指标。仔细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3],以及临床测定指标,包括ALT指标、AST指标、TB指标、Glu指标、SCr指标、LDL-c指标、HDL-c指标、TC指标、TG指标、SUA指标、SBP指标、DBP指标、HR指标。
1.4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分析所得数据资料,运用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数据。
2.2比较两组的临床测定指标。研究组的ALT为(21.60±15.15)mmol/L,AST为(22.10±11.25)mmol/L,TB为(9.40±2.95)μmol/L,Glu为(5.05±1.95)mmol/L,SCr为(80.98±40.22)μmol/L,LDL-c为(2.31±0.70)mmol/L,HDL-c为(1.28±0.55)mmol/L,TC为(4.33±0.95)mmol/L,TG为(1.75±0.97)mmol/L,SUA为(325.40±83.15)μmol/L,SBP为(121.55±20.15)mmHg,DBP为(71.75±10.85)mmHg,HR为(79.45±22.90)次/min,对照组的ALT为(14.30±14.75)mmol/L,AST为(16.40±10.90)mmol/L,TB为(7.85±3.15)μmol/L,Glu为(5.90±1.30)mmol/L,SCr为(99.20±33.35)μmol/L,LDL-c为(2.75±0.92)mmol/L,HDL-c为(1.05±0.31)mmol/L,TC为(3.80±1.01)mmol/L,TG为(2.28±1.16)mmol/L,SUA为(363.85±70.65)μmol/L,SBP为(145.10±19.75)mmHg,DBP为(81.15±9.45)mmHg,HR为(76.35±19.20)次/min,两组组间比较,HR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ALT、AST、TB、HDL-c、TC更高,P<0.05;研究组的Glu、SCr、LDL-c、TG、SUA、SBP、DBP更低,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随着疾病持续发展,后期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现象,因此,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延缓心力衰竭进展,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4-5]。从本次研究结果表1、表2数据可知,研究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HR指标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ALT指标、AST指标、TB指标、Glu指标、SCr指标、LDL-c指标、HDL-c指标、TC指标、TG指标、SUA指标、SBP指标、DBP指标均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变化更明显,临床可实施针对性干预,以延缓患者的心力衰竭病变进展,从而有效提高其临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刚.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分型研究的现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1):1224-1226.
[2]张志国.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7):347-348.
[3]轩慧杰,苏明,姜松青,等.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7):1268-1270.
[4]周浩斌,安冬琪,詹琼,等.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4):253-257.
[5]李琳,莫卿,莫婷,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状况多中心回顾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9):673-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