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8 09:18: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患者为例,患者均选择自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研究共选取人数100人,将其根据自身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和常规开放性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和开放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80.00%和30.00%,微创组效果更好,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骨性融合率均得到100%。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其统计学结果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微创组患者的AOFAS踝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评分,其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存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提高对此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进行积极推广。

关键词:微创;关节融合术;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乔建.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11-112.

0引言

随着我国发展建设的逐渐推进,我国市场竞争力被逐渐加强,居民劳动力被逐渐加大,踝部主要是将人体小腿和足部进行连接,为负重关节,在劳动力增加的情况下,其发病率就相对较高,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开展传统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但是其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也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还需要将踝关节融合术进行应用[1]。随着微创技术发展的逐渐推进,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已经成为了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得微创融合技术和常规开放治疗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以我院接收患者为例,患者均选择自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研究共选取人数100人,将其根据自身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和常规开放性治疗,其中,微创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2例和27例,患者年龄为51-76岁。而开创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49-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方法计算下得出不存在明显差异,能够进行比较。患者的纳入标准为:接受踝关节融合术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踝关节慢性损伤史,子X线的检查结果下,其关节间隙较为狭窄,关节边缘不平滑。排除标准:患者精神不正常,临近关节有骨性强直的患者,有活动性或是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

 
1.2研究方法。本研究给予开放组患者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保证患者平卧位,将外侧切口入路方法进行应用,取患者的踝关节外侧弧形切口,逐渐深入到皮下组织,到骨膜下,将其与腓骨剥离,并在踝上将腓骨斜形切断,位置距离踝上6-7 cm,促进踝关节的暴露,将内踝,距骨关节面,软骨下硬化骨,碎裂的软骨和胫骨等进行部分清除,而死骨,坏死组织和纤维肉芽组织等进行彻底清除,同时,需要对骨端到显露新鲜松质骨面进行修整。针对一些存在胫距关节接触欠紧密的患者,还需要去除其内外踝穴的软骨面,保证胫骨远端穹隆和骨背侧圆顶保持较好的接触面[2]。并将传统的胫骨滑移技术进行使用,在胫骨下段正前方将一块全厚胫骨皮质板进行获取,其大小在4.0×2.5 cm左右。并将踝骨放置在中立位,在其胫骨骨槽对应的位置,为骨体和颈部位置凿一个隧槽,并促进胫骨骨板的翻转,促进其与胫骨和距骨进行连接,处于骨槽中。并在患者足跟底给予一枚弯型交锁髓内钉,促进其与腓距关节进行固定,并采用螺钉,将胫腓进行联合固定,并将修整下来的碎骨填充到踝融合部,关闭切口,缝合包扎。微创组患者则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并在给予患者手术操作前,给予其关节骨性标志标记和血管神经走形标记。给予其全身麻醉或是的硬膜外麻醉处理,保证患者的患肢在床边处于悬空状态将踝穴的前内前外顶角作为参考,实现定位,并在前内或前外标准入路,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持续给予其盐水灌注[3]。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入镜对患者踝关节腔济宁观察,并将刨削器进行应用,将踝关节内外面进行清理,促进胫骨远端,内踝和外踝的暴露,同时,将其软骨下骨去除1-2 cm,并将解剖对位和具体的出血情况进行详细解剖,保证其关节面的吻合,促进踝关节能够处于中角直立位,将克氏针进行应用,选取两枚使其交叉贯穿在腓距关节处,实现固定,同时,将套管将整修下来的骨置入到踝关节融合部分进行填充[4]。最后,进行切口缝合和包扎等。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1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和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融合率情况比较。微创组患者和开放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80.00%和30.00%,微创组效果更好,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骨性融合率均得到100%,见表1。

2.2AOF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其统计学结果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微创组患者的AOFAS踝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评分,其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就创伤性踝关节炎来说,其主要是由床上而导致的关节疼痛或是活动功能障碍问题,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患者发病时,存在关节软骨退化变性,软骨增生和骨化等为主要特征[5]。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相对较多的,多因为骨折对位不良或是韧带损伤而导致,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关节面就存在较为严重的磨损,进而会导致其关节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的发生,在长期发展情况下,就会出现关节损坏等[6]。临床中对其展开治疗,通常采用开放性融合术和微创性融合术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创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存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提高对此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进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会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39-40.
[2]王红千.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对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J].云南医药,2017,(6):156-157.
[3]蔡培强,邵玉凯,蔡培素,等.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骨科,2017,8(1):16-19,24.
[4]何慧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4):12-13.
[5]赵琳琳,马敬伟.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9(5):106-107.
[6]左俊水.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3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