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现随机选取60例在本科室进行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6月。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感染因素。结果有45例患者阴道镜检查次数多于3次,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1.11%;术前为贫血患者有33例,有4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2.12%。结论导致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感染因素较多,在术前应实施严格消毒工作,以此来预防感染,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子宫肌瘤;剖宫产;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张端.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65+67.
0引言
妊娠期属于女性重要而特殊的时期,部分患者在妊娠期间存有子宫肌瘤情况,对于此类患者通常在治疗中以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常用方式[1]。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此方式安全有效,优势较多,但术后感染情况尤为常见,给治疗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2-3]。除此以外术后感染对病例恢复效果以及心理均造成不良的影响,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在分娩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情况,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我科室在本次调查中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析,具体实施情况笔者在如下进行详细的阐述,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60例在本科室进行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6月。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参与本次调查的实验组病例中,年龄最低者为22岁,最高者为29岁,中位年龄为(25.5±1.1)岁,参与本次调查的对照组病例中,年龄最低者为23岁,最高者为30岁,中位年龄为(25.5±1.1)岁。将参与本次调查调查病例的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相关软件进行查实,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病例之间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可见无对比价值。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参与本次调查入选标准如下:①均进行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②参与本次调查病例均有认知能力,无认知相关疾病,例如痴呆等;③参与本次调查病例均有行为能力,无精神相关疾病,例如精神病等。
1.2.1排除标准: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如下:①非进行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②参与本次调查病例均无认知能力,患有认知相关疾病,例如痴呆等;③参与本次调查病例无行为能力,患有精神相关疾病,例如精神病等。
1.3方式
1.3.1对照组进行常规剖宫产手术,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硬膜外进行连续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制作切口,切口位置为下腹正中处,为横切口,当娩出胎儿后进行常规止血和缝合。
1.3.2实验组进行常规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硬膜外进行连续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制作切口,切口位置为下腹正中处;当娩出胎儿后,给予患者剂量为20/U的缩宫素,给予方式为宫体注射;同时将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进行常规缝合并将病理送检。
1.4指标观察和评价。观察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感染情况。感染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7d内出现了体温持续升高,并伴有子宫恶臭、子宫压痛等情况,根据培养宫腔内拭子细菌结果证实,有致病原菌存在,但无其他病变情况。此外如有患者出现了尿道口红肿、尿频、尿急以及尿痛等情况,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 17.0)处理,认为P<0.05的情况为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感染率对比。实验组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了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66%,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实验组,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且P<0.05,具体见表1。
2.2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感染率分析。实验组中,有60例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45例病例检查次数大于等于3次,在这45例病例中有10例病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6.67%,剩余15例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次数低于3次且不包含3次,此15例病例均为发生术后感染情况;此外实验组中有33例病例经术前检查结果证实,存有贫血情况,在此33例病例中,有4例病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2.12%,术前未发生贫血的病理为27例,其中有1例病例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3.7%,经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且P<0.05,可见此对比有一定的价值。
3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我科室接收的孕产妇例数呈上升趋势,而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也有所上升。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证实,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是发生在平滑肌组织的一种肿瘤。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中,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肿瘤恶变也特别少见,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引发尿急、尿频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以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要手术方式,此治疗效果显著[4-5]。虽然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优势很多,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了感染情况,为了调查导致感染的因素,在本文中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组中,有60例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45例病例检查次数大于等于3次,在这45例病例中有10例病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6.67%,剩余15例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次数低于3次且不包含3次,此15例病例均为发生术后感染情况;此外实验组中有33例病例经术前检查结果证实,存有贫血情况,在此33例病例中,有4例病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2.12%,术前未发生贫血的病理为27例,其中有1例病例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3.7%,可见此类患者术后感染和阴道镜检查以及术前贫血有直接的关系。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在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孕妇正常孕检中,应实施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贫血的重要性,帮助其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降低感染机率。此外在阴道镜检查中,要充分做到严格消毒,降低感染机率。
综上所述,导致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感染因素较多,在术前应实施严格消毒工作,以此来预防感染,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林文艳.剖宫产联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3992-3993.
[2]薛海峰.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19):3537-3538.
[3]彭红娟,李平,骆宝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8-89.
[4]刘玲.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880-881.
[5]潘成荣,王静娴,刘凤莲,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生育状况及影响妊娠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100-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