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提供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EN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例(6.98%),低于对照组11例(25.58%),(χ2=12.691,P<0.05)。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ICU住院用时、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症患者EN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机体良好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重症;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梁爽.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集束化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75-276.0引言
肠内营养(EN)是一种营养支持方式,指经口服或导管方式摄入营养素,经胃肠道为机体输送营养物质,满足营养需求[1]。EN具有直接性、保护胃肠道黏膜完整性、预防肠源性感染等特点,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EN效果取决于患者胃肠道耐受性、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精神状态等[2-3]。
文章研究对象为重症患者,该类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等特点,机体对能量消耗量及需求量均较高,但因病情影响导致患者无法自主进食,需为患者提供EN治疗以维持其机体正常营养需求。研究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48.1±5.1)岁,疾病类型:肺心病17例、慢阻肺20例、呼吸衰竭6例。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在21-77岁,平均为(48.6±5.0)岁,疾病类型:肺心病15例、慢阻肺21例、呼吸衰竭7例。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意义,P>0.05。入组标准:均为成年人;无明确EN禁忌症[4];排除标准: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排除研究期间死亡患者;排除部分使用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排除体位限制患者。
1.2方法
1.2.1干预组:①科室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成员包括营养师、ICU专科医师、专科护士长、专科护士等,小组开会探讨,分析科室过往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共同分析原因,确定护理目标为降低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②护士长组织全体小组成员学习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小组寻找相关文献支持,结合组内成员临床经验确定肠内营养支持集束化护理要点。
③实施:加强导管固定工作,每日交接班时重点交接导管位置,做好标记,及时检查标记移动情况,定时测量导管外露长度,及时更换潮湿胶布。营养液滴注过程中需保持匀速,要求每日输注的营养液总量<1000 mL,每小时滴注速度保持在50-100 mL,每隔24 h更换1次输注管,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8-40℃。
④误吸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观察呼吸机使用情况,定时为患者吸痰、适当抬高床头。每隔4 h听诊肠鸣音1次,及时发现异常表现。腹泻护理:在营养师指导下合理搭配每日营养液,坚持现用现配的原则,确保营养液质量,检查保质期,输注时间<12 h。EN期间观察输液速度,随时调节速度,观察患者每日排便情况,做好记录,对腹泻患者可暂时停止EN治疗,及时清洁患者肛周皮肤,使用凡士林涂抹局部皮肤。
⑤腹胀:监测肠鸣音,输注后4 h检测患者胃内容物量,如患者出现呕吐、腹胀表现,及时停止输注,2 h后再次监测,及时给予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蠕动;监测患者腹压表现,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提供腹部按摩干预[5]。
1.2.2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调节适宜输注速度,做好导管固定干预,记录患者出入量,提供生活护理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估两组EN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组患者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2.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ICU 住院用时、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 2。
3讨论
因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存在较多风险因素,患者可能出现 EN 相关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腹胀等,一旦发生并发症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感受,导致喂养不足,影响疾病预后效果。因此针对重症疾病接受EN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保证EN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干预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为干预组患者提供集束化护理服务,护士通过将分散的护理行为集中实施,最终改变患者护理结局,提高护理效果。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的每项护理行为均具有科学依据,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该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护理结局,且可操作性较高。
护士作为护理操作的执行人,通过组员之间互相协作,积极寻找国内外多个文献、权威理论支持,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过程中护士主动评估重症患者EN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树立积极防范意识与工作责任感,方案中涉及体位、导管固定、营养液输注速度、输注量、气道护理等多方面,相较于单独执行,一个集束化护理方案具有完整性特点,保证一个集束方案中的每个元素均可在同一环境及时间段内被实施,保证护理方案的序贯性与目标性,保证EN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可有效降低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6]。
综上所述,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芸,余涵,张华瑜,等.集束化管理对降低ICU肠内营养患者EN并发症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69-170.
[2]刘华晔,张静.集束化管理模式在肠内营养泵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4):1759-1761.
[3]赵云燕,吴建鹏,王首红,等.重症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集束化防治管理优化方案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12-18.
[4]秦永双,张传莲.集束化护理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不良事件的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3):179-181.
[5]张冬梅.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59-260.
[6]尹玲,杨欠,李刚平,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100-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