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
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收治66例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不
同的干预措施为分组依据,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增加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
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对预防及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尿潴留
本文引用格式:杨代琼.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49+152.
0引言
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切割锐利、电凝止血迅速、冲洗系统理想等特点[1]。但行前列腺电切术手术后,由于不同原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尿潴留事件,不仅影响预后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好转。临床实践发现[2],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对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取66例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时段内本院收治66例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展开研究。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干预措施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年龄58-85岁,平均(70.25±10.55)岁,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11天,平均9.35±2.04)天,前列腺症状评分15-30分,平均(22.57±7.45)分。观察组年龄59-86岁,平均(70.55±10.68)岁,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12天,平均(9.57±2.10)天,前列腺症状评分16-30分,平均(22.50±7.05)分。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患者入院后,明确病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实施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盆底肌训练增加穴位贴敷治疗。
1.2.1盆底肌训练:即于患者术前3天直至拔管均行此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与臀部肌肉时,实施会阴、肛门括约肌训练,训练10 s,之后放松肌肉,每30次为一组训练,每组训练不可超过3 min,每天早、中、晚各训练一次。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继续实施此训练,训练次数、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度而定。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诱导排尿护理等。
1.2.2穴位贴敷:应用生葱实施穴位贴敷法,即用带须葱250 g,将其洗净捣碎,拌成泥状。准备好2块纱布、3张牛皮纸、胶布。患者取仰卧位,将葱泥贴敷于三阴交、中极、关元等三个穴位,之后将纱布、牛皮纸覆盖上,两端应用胶布固定。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贴敷,每次1小时,每天一次,直至拔管。
1.3分析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患者可以自主排尿,残余尿量50 mL为显效;自主排尿,每次尿量超过150 mL,残余尿量在50-250 mL为有效;不能排尿,每次尿量低于150 mL,残余尿量超过250 mL为无效。显效、有效比例之和为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统计,治疗效果、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组间对比做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效果97.0%(32/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治疗效果78.8%(26/33),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5.121,P<0.05,见表1。
2.2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0%(1/33);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发生率21.2%(7/33),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5.121,P<0.05。
3结论
前列腺增生属于临床常见病,其会引起膀胱出口处梗阻、逼尿肌收缩力受损、逼尿肌不稳定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但手术只能解决前列腺增生下尿路梗阻现象。而下尿路梗阻解除后,副尿肌功能会得以恢复。但部分患者逼尿肌会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出现膀胱功能减弱、逼尿肌收缩无力等,从而增加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出现是由于经络损伤,导致经络瘀阻,患者年龄较大,中气不中,脏储机能减退,导致气血两亏。故在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中,盆底肌训练是一种主要的康复方法,其是通过收缩骨盆横纹肌,促使膀胱上提,从而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同时改善逼肌尿功能,使其功能恢复,通过提高膀胱压力,促使尿液排出尿道[4]。但针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盆底肌训练并不理想。且中医认为术后尿潴留是精癃,前列腺电切术会损伤经络,导致经络瘀阻,使气血亏虚。
故在预防中,联合穴位贴敷,即采用生葱泥穴位贴敷,其中生葱可化气、利水、通阳,可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尿液的排出[5-6]。其中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位,此穴能培补肾本,补益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以实现启闭通便的作用;中极穴为小肠的墓穴,其可调理膀胱气机;三阴交有脾经之位,也是三阴经交会位,可健脾化湿、活血化瘀,具有补肾、助运化的效果,通过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刺激,可实现通利小便的目的。因此,盆底肌训练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97.0%、对照组78.8%,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3.0%、对照组21.2%,P<0.05。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对预防与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应
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波.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行盆底肌综合训练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70.
[2]王亚利.盆底肌训练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4):390-391.
[3]赵亚莉.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5):186-187.
[4]王清玉,许金琴,杨春妹.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30例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7):134-135.
[5]章金兰,倪卫红,章红英,等.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7):67-68.
[6]陈江平,黄国华,陆俊甫.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245-2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