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状况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8: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状况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产妇84例,其中42例接收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2例结合细节化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睡眠状况(PSQI)、心理状态(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7.02±1.52)分、SAS评分(29.58±4.24)分、SDS评分(30.29±4.21)分以及产后出血量
(258.24±19.83)mL均低于对照组[(9.82±1.86)分,(34.54±5.35)分,(35.28±4.17)分,(329.64±22.3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妇围产期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睡眠状态和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出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实践。

关键词:细节化护理;产妇;睡眠状况;产后出血量;心理状态

本文引用格式:刘蔷.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状况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77-278

0引言

妊娠主要是指受孕到分娩的生理时期,在此期间,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到孕晚期,产妇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睡眠质量降低,精神上也会遭受一定的压力,诱发心理应激反应,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分娩过程具有不利影响[1]。

为了改善产妇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加强围产期护理是重要的临床内容。细节性护理干预一种服务质量较高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很多临床疾病治疗中,且取得良好的效果[2]。本文以我院妇产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细节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妇产科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抽取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年龄为18-44岁,平均(31.79±6.34)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39.14±0.53)周;其中经产妇23例,初产妇19例。观察组年龄为20-41岁,平均(32.17±6.81)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9.21±0.57)周;其中经产妇22例,初产妇20例。产妇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数据通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健康知识教育、注意事项指导、营养支持、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电指标监护、疼痛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中基础措施的同时,给予细节化护理干预。首先,根据产妇的学历、理解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孕妇,采用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和注意事项指导措施,例如多媒体视频教学、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然后指导产妇进行产前适量运动,以缓解身心压力,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其次,采用调查问卷或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及临床需求,对于初产妇,要注意对其心理疏导,以免过度紧张;对于经产妇,了解其上次分娩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产妇做好产前准备措施。

最后,了解产妇的家庭情况,鼓励家属多余产妇交流沟通,对产妇给予相应的关怀和安慰,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或者在病房放一下正能量的书籍、张贴一些正能量的贴纸,使产妇能够有所感悟,以保证其围产期精神状态的稳定性,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产妇的睡眠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产后出血量的有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1)心理状态[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开展调查,量表满分均为80分,乘以1.25换算为百分制,SAS评分>50分为焦虑,SDS评分>53分为抑郁,评分与产妇的焦虑(焦虑)程度成正比。

(2)睡眠状态[4]: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进行评估,其包含睡眠时间、是棉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安眠药物和日常功能障碍7个维度,满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示产妇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84例产妇的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PSQI评分、产后出血量、SAS及SDS
评分均以(±s)表达,t检验。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睡眠状态。护理前,观察组PSQI评分为(16.35±3.23)分,对照组为(16.58±3.17)分,组间无明显差异(t=0.329,P=0.371>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7.02±1.52)分,对照组为(9.82±1.86)分,组间差异明显(t=7.554,P=0.000<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显著(t=11.920,P=0.000<0.05);观察组前后差异明显(t=16.938,P=0.000<0.05)。

2.2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为52.62±5.43)分,对照组为(53.02±5.32)分,无显著差异(t=0.341,P=0.367>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29.58±4.24)分,对照组为(34.54±5.35)分,组间差异显著(t=4.709,P=0.000<0.05)。对照组护理前后有显著差异(t=15.874,P=0.000<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前后有明显差异(t=21.674,P=0.000<0.05)。护理前,观察组SDS评分为(53.48±5.43)分,对照组为(52.69±5.74)分,无明显差异(t=0.566,P=0.286>0.05);

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30.29±4.21)分,对照组为(35.28±4.17)分,组间差异明显(t=5.457,P=0.000<0.05)。对照组护理前后数据有统计学差异(t=15.903,P=0.000<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前后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t=21.873,P =0.000<0.05)。

.3两组产后出血量。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258.24±19.83)mL,观察组为(329.64±22.37)mL,组间差异明显(t=15.479,P=0.000<0.05)。

3讨论

分娩是妊娠的自然生理进程,很多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对产痛的恐惧、家庭压力等因素影响,在围产期情绪很不稳定,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5]。临床护理是分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护理质量对分娩过程及结局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为了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产妇细微环节护理[6]。细节化护理干预是一种高效率的护理模式,其能够针对有关患者的一些琐碎、细小的事情上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优化护理服务水平[7]。在产妇围产期,其精神状态的不稳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细节化护理干预应用其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42例产妇加强基础护理措施同时,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首先在开展健康宣教等护理时,根据不同文化层次和理解能力等情况的产妇,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然后通过交流沟通或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后从产妇家属着手,减轻产妇承受的心理、工作、家庭等方面上的压力,并通过一些细节上的措施使产妇感受到关怀,维持其围产期精神状态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后出血量、PSQ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细节化护理干预在产妇中应用效果良好,对产妇的睡眠状态和产后出血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细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围产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降低产后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云.细节优化护理在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及抑郁情绪改善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138-139.
[2]黄云霞.细节优化护理在改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及抑郁情绪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12-212.
[3]李亮.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179-181.
[4]何君华.细节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7,7(7):287-288.
[5]黎彩霞,李卫玲,陈怡.细节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3):189-191.
[6]李敏.细节优化护理改善初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与抑郁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4):116-117.
[7]赵丽芳,徐浔娜.细节护理在预防产妇住院分娩期间晕厥跌倒中的作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4):307-3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