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为弱视训练方法提供系统详细的串珠训练方法,为治疗方案与家长监督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儿童特点设计详细的系统串珠训练方案,选取7-10岁可以配合训练的弱视儿童100人进行对比实验。直观的对比系统串珠训练法与传统的方法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有效43人、治愈11人、总治疗率86%。实验组有效25人、治愈5人、总有效率50%;治疗后,系统训练组潜时(88.86±6.74)ms、振幅(9.17±1.51)μV,对照组潜时(106.79±12.35)ms、振幅(10.27±2.67)μV;系统训练组(1.19±0.21),对照组(0.75±0.17),系统训练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系统串珠训练对弱视的训练效果明显好于传统串珠训练,有利于儿童视力的恢复。
关键词:弱视;团体辅导;依从性
本文引用格式:吴凤瑶,李秀琪,石墙,等.系统训练法对弱视疗效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21-322.
0引言
弱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指眼球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但视力较差,或者仅有左/右侧眼睛视力存在异常现象的疾病,且该病无法通过佩戴眼睛恢复正常视力。弱视是我国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000万的弱视儿童[1],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无法准确建立立体感的主要疾病,除了对患儿生活会造成较大影响,更主要的是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10岁以内为治疗的关键期,此时对患者开展治疗,对于促进其康复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因此,是否配合训练成为疗效好坏的关键问题[2]。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儿童在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无法完全配合治疗,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提高儿童依从性,本研究提出了系统训练方案,提高趣味性为临床训练与家长提供参考依据[3-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考2017年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的弱势指南收集2018年3-5月确诊的7-10岁能够接受治疗和随访的弱视儿童100例。
按照随机数表分为系统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就诊年龄、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弱视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在合理戴镜的基础上,加以遮盖治疗和传统的自行精细训练辅助。
1.2.2系统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训练方法。第一节课:简单的结法训练。8字结、平结、十字结、
金刚结、秘鲁结等。结法是串珠的基础,是保证作品不松动的关键。
第二节课:手链项链的训练。结合第一节课的学习,可以练习蝴蝶结、十字架等不同样式的手链项链。可以利用不同大小、颜色提高对弱视儿童的视觉刺激。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或送给妈妈的形式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第三节课:平面图形训练。可以从杯垫等使用的作品开始,在家长的配合与生活中产生的价值提高儿童成就感。
第四节课:笔筒、纸抽盒等简单的立体作品学习,难度适中,使用的串珠较大,方便儿童的理解和学习串珠的手法。第五节课:小挂件的训练。小挂件使用的串珠更小,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又提高了难度,进一步促进儿童手-眼-
脑的配合。
第六节课:小动物的训练。再前五节课的基础上开展复杂的立体作品的学习
第七结课:植物的训练。第八节课:花瓶的训练。
第九节课:设计作品。设计可以激发想象力,每位儿童自己设计一份作品如“我的家”作品中会包含房子、花、树、小猫小狗、桌椅等。在这节课中,儿童可对自己设计中不会的部分进行学习。
第十节课:完成作品进行评比。因为设计为一个整体,所以考验儿童对比例的把握,并且竞赛的方式能激发斗志,对以后长时间的坚持起促进作用。
我们进行一周一次,一次1.5小时的训练并布置任务回家练习,一个月复诊一次记录复诊结果。
1.3评价标准。治愈:矫正视力达到1.0且同视机检查有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经一年随访视力保存正常并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功能。进步:视力增加两行或两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视力不变或增加一行。总效率为治疗率与进步率之和。另外,记录两组患儿视觉诱发电位(潜时、振幅)以及视力水平。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选择软件完成,版本为SPSS 17.0,χ2检验,率(%)体现计数资料,t检验,以(±s)体现计量资料,若对比P<0.05,统计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系统训练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0%,区别明显P<0.05,两组比较如表2。
2.2两组患儿视觉诱发电位比较。系统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潜时、振幅均没有区别,P>0.05。治疗后系统训练组潜时与振幅在数值均优于对照组,且区别明显P<0.05,见表3。
2.3两组患儿视力水平比较。系统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视力水平没有区别,P> 0.05。治疗后系统训练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且区别明显 P< 0.05,见表 4。
3讨论
3.1治疗年龄与弱视疗效的关系。三岁以前是发育立体视觉的关键时期,且在这个时期可逆性非常小。四到十八岁在眼持续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弱视、近视、远视、散光等眼部疾病,定期检查可保证及时控制、治疗[5]。根据本实验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年龄与弱视疗效呈负性相关性,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明显。
3.2家长及老师对儿童的激励方法。①目标激励:目标设立要具体,难度要适宜。可以家长老师为儿童设立目标,但儿童自己设立目标更有效,因为儿童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对自己设立的目标热情程度更高。②启发式激励:因为儿童时期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情景的设定可以使儿童兴奋性提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③竞赛激励:良好的竞赛环境对儿童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应注意竞赛频率不易过频,以团结为基础,竞赛气氛不宜过分紧张。
3.3影响弱视治疗的其他因素[6]。①根据治疗年龄与弱视疗效的相关性,弱视应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②弱视儿童的依从性对弱视疗效好坏起到关键作用。③因儿童很难长时间专注一件事,家长的监督与鼓励可以帮助儿童训练,医生对家长应做好沟通工作,告知弱视的危害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引起家长的重视。④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出创新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影响。
3.4串珠训练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在弱视训练中,串珠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精细的项目。从本质上来看,弱视属于视力萎缩的疾病,通过串珠训练中不同颜色的珠子对患儿造成视觉上的刺激,唤醒“沉睡”的视神细胞,帮助萎缩的视力逐渐恢复,从而时患儿的视力恢复正常。由于串珠训练的整过程枯燥、乏味,且治疗时间较长,需要反复进行,年龄越小患儿的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以及家长一定要共同努力,尽量保证患儿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配合,以此提升治疗效果。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讲,要避免其误食珠子。
参考文献
[1]辜智强.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67-168.
[2]陈媛媛,安思维,高金保,等.多媒体训练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37-1939.
[3]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的区别[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8(20):124-125.
[4]王小燕,何佳丽,王金国.1200名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3945-3947.
[5]伍岚.视觉功能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4):140-141.
[6]张春菊,张璟,杨会利.每日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18,24(06):409-4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