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门诊科室是医院对外的窗口科室,是医院的关键构成部分,门诊每日人流量较大,患者病种多,流动性大,大部分患者进入门诊时尚未明确诊断,而门诊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存在风险,可能引起流行病与传染病传播,门诊科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旦发生感染则可能加重患者基础病情,增加治疗负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痛苦感受,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导致医疗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出现。研究分析可能影响门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院内感染;因素;门诊;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李颖,杨茂琼,任玉娟,等.门诊院感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09-310.
ABSTRACT: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an external window and a key part of a hospital with large daily flow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diseases.Most of the patients have not been clearly diagnosed when they enter the department,leaving medical staff at risk of spread of epidemic disea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uring contacting with the patients.
Therefore,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at high risk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which 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with global concern.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may aggravate the basic illness of patients,increase the treatment burden of patients,bring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to the patients,affect the turnover rate of the hospital beds and lead to unreasonable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possible factors related to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during outpatient service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Details are as follows.
KEY WORDS: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Factors;Outpatient service;Intervention
0引言
医院感染发生时机是在住院期间、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入院前已经存在潜在感染的情况;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患者与医护人员,感染病因较多,指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微生物与宿主发生互相作用后发生的病理过程,患者入院后在一定机会与条件下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后排出代谢产物,导致宿主的细胞与组织损害;
另外一方面人体在受到病原体侵入后会自动启动各种免疫防御机制以杀灭病原体,两者对抗力量的强弱与增减直接决定整个感染过程的发展与结局[1-2]。
门诊科人流量较大,人群中包括已经患病的患者、其他健康人群等,有限的空间内人员密集,可能存在感染疾病的患者可随时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导致科室内医院空气受到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因此在该环境中患者时刻可能遭受医院感染的风险[3-4]。文章就门诊院感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门诊医疗废物管理中遇到的难点
①垃圾混放:门诊医护人员对医用垃圾规范处理意识薄弱,导致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混乱;②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大部分患者缺乏垃圾分类的概念,导致垃圾乱投放出现。
③门诊护士缺乏管理意识,护士每日工作繁忙,疏于对医疗废物处理管理。④门诊护士人手紧张,未设置专职的宣教人员,对门诊流动患者缺乏管理;⑤护士与患者均对医疗废物对环境、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树立主动分类意识,缺乏门诊环境维护的责任心,无法对医疗废物进行主动、有效的处理[5]。
⑥门诊护士对医疗废物流失可能导致的院内、院外感染的危害缺乏认识。工作人员未及时按照科室相关规定与要
求处理医疗废物。
2处理对策
①科室需重视对门诊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垃圾正确分类、处理的知识宣教,按需设置专职宣教人员在门诊各处进行巡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行为,宣传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向有需要的患者发放宣传资料,加大公众宣传力度,人性化的提醒患者正确分类垃圾[6]。②在门诊各个垃圾投放处均做好标识,明确医疗废物投放处。③门诊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学习,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均熟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定期考核。④门诊调整锐器盒大小,调整相关规定,要求48 h内锐器盒使用容量应<3/4。
⑤门诊医护人员应做好带头工作,及时清理科室地面上的医用垃圾。门诊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环节的检查、监督、指导工作,每日值班人员需设置专人负责登记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去向等,签字确认,护士长定期核查[7]。⑥科室制定清洁、消毒医疗垃圾存放处的制度;院感科定期指派专人检查,维持门诊部安全的就诊环境。
3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存在的问题
①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医护人员在持续工作中未严格遵守洗手消毒原则,新上岗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足。②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循洗手规范,洗手池旁干手设施中干手纸未及时添加,可能影响手卫生效果,导致二次污染。③门诊医护人员日常工作量繁重,可能影响其手卫生依从性。科室手卫生管理制度中未严格监控手卫生。
4干预对策
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则首先应从管理制度着手,积极排除多种可能对门诊感染的影响因素,积极完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微生物监测制度,积极阻断医院感染形成的环节。②知识培训:科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宣传门诊中常见的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不断提高护士自身消毒隔离意识,护士长与科室领导积极在科室内宣传防感染知识,积极监督科室护士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改进,规范护理流程[8]。③重视环境管理,每日定时进行通风换气,营造空气清新的科室环境,每日严格对环境进行物品与环境消毒干预,及时清理科室医疗垃圾与污物,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④科室在洗手池旁张贴规范洗手流程示意图,科室加强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医院感染等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临床医护六步洗手法。重视对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习惯与意识的培养,硬性规定科室医护人员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均需消毒手,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将洗手法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9]。
⑤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废物处理规定处理各种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标示,定期消毒、清洁,做好信息标记。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时需不断强化对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促进护患沟通,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对护士工作形成监督意识。
5门诊科室大厅及诊室清洁消毒管理
要求门诊各个科室医师、护士上岗时均需维持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日常清洁与消毒隔离制度,在门诊各个诊桌上均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接触不同患者前后均需消毒双手。维持门诊内各室内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诊室、卫生间、走廊、治疗室4处的拖把需分开使用,做好专用标记,门诊各诊室地面均需湿式清扫,重点科室每日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遇朊病毒、气体坏疽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污染时,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清洁消毒。每日清洁人员需使用湿抹布擦拭诊室内的桌椅设施,坚持一桌一抹布的原则[10]。
6门诊建立发热预检分诊制度
①保证室内通风,发热门诊需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科室,单独设立发热门诊区域,出入口与普通门诊、急诊分开,需设立单独且醒目的标识;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需有专用通道。
②在发热门诊入口处设立专人发放防护口罩,并告知就诊者注意事项;发热门诊设置门诊日志,要求护士如实规范的填写,包括传染病登记簿、报告卡等,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均需按照一级防护着装,诊室内不得同时容纳多人,在门诊外制定区域进行排队候诊,科室设置隔离留观室,进入隔离留观室后可按照二级防护着装。
7结论
严格贯彻护理部下达的门诊部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包括:遵循《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门诊部医护人员需严格贯彻。门诊部需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知识宣传,强调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监控水平。
门诊各诊室布局、环境、医护人员操作、无菌操作与意识、医疗用物管理、医疗垃圾处理、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则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科室应制定预防感染发生的相关制度,包括强化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改善科室环境,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阎玉红.外科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69-171.
[2]陈丽云,杜珊菱,吴红兰,等.三甲医院门诊注射室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6,45(27):3833-3835.
[3]康炜骠,罗育新.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831-2832.
[4]李芸,胡国仙,周华,等.门诊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14-316.
[5]吴嫣,解军.基于网络的门诊年轻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健康知识及防护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5):1863-1866.
[6]林红艳,徐超,杨雪,等.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3):158-160.
[7]覃沅华.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72-175.
[8]肖秀容,杨惠玉.门诊换药室的护理要点及预防感染方式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61-162.
[9]陈巧,张丽芬,潘婷婷,等.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8):920-921.
[10]徐春雨,张晓,张华,等.门诊与住院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8):2045-20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