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7 11:15: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作类型等临床特点。

结果经过分析,6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占比43.33%,尤其是右冠状动脉梗死、前降支冠状动脉梗死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几率较高;前降支梗死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为快速性再灌注心率失常,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 h开通冠状动脉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较6~12 h行再通患者高(P<0.05)。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这一并发症,且多发生于再灌注早期,通过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本文引用格式:张磊.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48,154.

0引言

在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尽早帮助开通梗死动脉能够提高抢救存活率、改善预后等[1]。对于此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能够尽快帮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心肌再灌注[2]。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现象,是缺血心肌部分血流或者全部血流再灌注的时候出现心律失常,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者病亡,因此,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38例、2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0岁,平均(63.85±2.33)岁;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脑血管疾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

纳入标准:(1)持续胸痛时间不低于30 min,行硝酸甘油干预后,症状未得到缓解;(2)心电图检查,有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存在ST段抬高(0.1 mV);(3)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次全梗死或者完全梗死。

排除标准:(1)所选择研究对象均不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2)均不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者;(3)不存在以往心律失常史者。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前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春西南药业,国药准字H22023445)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河南新帅克制药,国药准字H20123115)300 mg;若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现象,则需要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仅仅只是对梗死冠状动脉进行治疗。

在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治疗时,选择Seldinger法,并观察心电图检查结果等,便于确定再灌注心律失常位置,完成球囊扩张操作后置入支架;完成手术之后,经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如果血流等级为Ⅱ~Ⅲ级,则可进行再通。再灌注心率失常评估方式:再灌注时出现具有一过性、明显增多性的心律失常现象。

\
 
1.3观察指标

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作类型等临床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

所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即时成功率为100.00%,有26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占比43.33%;其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17例、9例。

2.2再灌注心律失常同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分析

前降支梗死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为快速性再灌注心率失常,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见表1。

\
 
2.3再灌注心率失常同发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情况分析发病之后到球囊扩张时间不超过6h患者有17例(65.38%),时间在6~12 h患者有9例(34.62%),经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18.924,P=0.01)。

3讨论

在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溶栓、扩张血管等治疗,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之后出现的一种心律失常现象,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所以能够用来评判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3-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即刻一直到之后30 min内,是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多发阶段,本次研究结果中,也可观察到其发生同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缺血事件存在紧密联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分析,6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占比43.33%,尤其是右冠状动脉梗死、前降支冠状动脉梗死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几率较高;前降支梗死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为快速性再灌注心率失常,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为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6-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 h开通冠状动脉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较6~12 h行再通患者高(P<0.05),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为:缺血时间较短的话,不会对心肌造成典型损伤;如果缺血时间较长的话,便会导致心肌丧失电活动。分析前降支梗死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是因为在急性缺血的时候,背景电流钙离子内流现象会发生改变[8]。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这一并发症,且多发生于再灌注早期,通过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Tada Y,Yang PC.Myocardial Edema on T2-Weighted MRI:New Marker of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nd Adverse Myocardial Remodeling[J].Circula-tion Research,2017,121(4):326-328.
[2]郑磊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乌司他丁改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7,36(11):83-85.[3]史伟东,杨朴,翟向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15-16.
[4]Zhang R,Chen S,Zhao Q,et al.Fragmented QRS complex is a prognostic marker of microvascular reperfusion and changes in LV function occur in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3(6):3231-3238.
[5]陈礼学.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0):48-50.
[6]杜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2):88-90.
[7]冯小晶,荣根满.镁离子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86-187.
[8]丁学智.早期含化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7):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