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看到人、走进人和发展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2 17:25: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人,终点也在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看到人、走进人和发展人。可以说,   看到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走进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略,发展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   值旨归。

关键词: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看到人; 走进人; 发展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人,终点也在人。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发展,要使人成人,使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合目的性的基本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然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看到人、走进人和发展人。
 
\
 
一、看到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本是适应人类的需要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它对于人的意义本来也应是毋庸置疑的。[1]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要看到人,看不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盲目的。只有看到了人,思想政治教育才找到了教育的立足点。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人的个体性、人的全面性、人的接受性与人的实践性。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到人的个体性。
所谓人的个体性是指体现人的主体性价值与个人价值,使人能充分地展现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和自主性。马克思从来都主张把人当 作主体来看待,一再强调“人始终是主体”。[2]传统 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或更多地强调人 的社会价值。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个人 的社会价值与个人的自我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片 面强调社会价值,更不能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自我 价值。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体“人”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 当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来说,就成为了享 有独立人格、具有现代意识、崇尚科学与理性的人。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 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培养人的独立个 性和创造精神,反对只把人看成某种“手段”,而不 注重“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提高人的 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成社会进步。由此而知,只有看到人的个体性,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才能加强针对性,教育目的才有实现的基础。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上看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从客观上讲,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是片面的。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 重要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是合乎社会历史发 展规律和人类发展趋势的必然。然而,在现实的思 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不太注重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的 现象,如教育内容过于狭隘,尤其偏重政治、道德教 育,缺乏对人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全面探索。因 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 实际需求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看到人 的发展的全面性。我们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时,既要有政治层面的内容,即当前的政治理论体 系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培养其政治素质,高扬和 发展人的社会性; 又要有道德层面的内容,即道德信念、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培养其思想品德素 质,高扬和发展人的公共理性; 还要有个性层面的内容,即人的心理疏导、人的生命关怀、人的精神状 态、人的审美意识、人的生存环境、人的自由平等, 全面培养其人格素质,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上要看到人
的能动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 必须实现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改变。那种填鸭式、灌 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只重理不重情,用单一的 目标,板结化的价值强加给受教育者,忽视了受教 育者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在需要的能动性。这种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 点,满足现代教育对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应该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 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 自身思想基础内在的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 能动地选择接受教育的影响,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 过程。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施教,也要考虑到受教。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 人的创造性的工作,必须看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 和接受能力,做到把灌输与讨论、灌输与辩论、灌输 与活动、灌输与实践等方法结合起来,把教育内容 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实践性、生活性、人本性,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由消极 被动地受教育到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一些专家 教授依据人的需要原理提出着眼于主体接受教育 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在 教育方法上看到人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效果,实现人的思想政治素 质在精神形态和行为形态的高度统一。
 
\
 
第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上要看到人
的实践性。没有人的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求教育效果的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强 调实践教育,但实质性的进展还不太理想。在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育和实 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起长效机制的还不太多。在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新话语体系、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 迫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看到人的思想性,进 行理论的阐释与灌输,更要看到人的实践性,引导 实际的操作应用,面向实际解决各种具体的现实问 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生动的实践性。只有在 实践中才能真正使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才能 真正地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只有 在社会实践中,理性知识才能转化为立场、观点和 方法,也才能付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成为 “纸上谈兵”,必须经常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走进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略
 
看到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走进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思想、走进人的心理、走进人的生活需要。只有走进了人,思想政治教育才找到了教育的推进器。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可以分解为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以及由个人组成的群体的思想,表现在人的思想动机、情感与态度以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人的思想十分复杂且不断变化发展,尤其是在当代多样化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活动呈现多样化,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做人的工作,就要走进人的思想。首先,认真研究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特点、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从而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事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认真细致地了解民情,真心诚意地分析民意,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掌握群众的情绪,发现群众观念的变化,体察群众的要求。其次,及时发现和总结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宣传、表扬和鼓励,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效果。
 
第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心理。当前,各项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不断发生变 化,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失衡状态,用简单的强制堵 塞的办法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无益,反而会造成一 些人的逆反或排斥心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对待受 教育者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 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因此,思想政治工作 者要善于走进人们的心理,切实了解人们的心理状 况的变化,深入探讨人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分 析心理建构的内在特点,从被教育者不同的心理发 展水平出发,尊重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多角度地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 式的办法,做到鼓舞人、疏导人、服务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
 
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生活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远 离受教育者的真实生活实践,走进人的生活需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人的本性要求的教育。思想 政治教育的鲜活生命力就体现在它所处的那个时 代的生活中。马克思早就说过: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 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 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 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 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5]。马克思还明确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 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应以人的生活需要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问 题,比如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人民 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 育的使命就在于以主体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积极帮助引导个体生命的超越。”[7]建立在人的生活需要基础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尊重和引导被教 育者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尊重和引导被教育者的 精神生活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自我人格的健全和 完善。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物质生 活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 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8] 邓小平说: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9]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日益表现出趋 利性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切 实关心群众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 作。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人的精神生活 需要。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包括人的衣 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最基本需要外,还包括学习的 需求,个人才能发挥的需求,以及信任、尊重、荣誉、信念的追求和理想的实现等精神需求。思想政治 教育需要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的精神生 活需要,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思 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要自觉以人的精神文化 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基本研究对象,才能使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走出“学院化”倾向。[10]
 
三、发展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旨归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帮助人、教育人、发展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过程。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 题。《共产党宣言》把理想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生命立场出发,关注 人的命运与幸福生活,关注人的发展。只有发展了人,思想政治教育才找到了教育的落脚点。因此,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独特自由个性、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人格品行与社会公共理性。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独特自由 个性。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12]。在现 实教育实践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人的个 性发展问题,不懂得社会是多样化的统一体、人的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实现自由个性 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命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不断推进和人们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出现,人们的 个性化需要和个性化追求愈来愈明显,追求个性已 经成为人们的现实需要。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要从本质上促进现实的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发 展好人的独特自由个性。人的个性发展除人的某 一种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独特性的发展。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有学者指出: “个人是一个特质结构。这种独特的特质结构,使每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13]马克思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时说,“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14]二是人的自主性的发展。人 的个性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自主性的发展,或者说,只有自主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的有个性的人。
 
第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它决定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发展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必须立足于对人们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和培养,必须立足于对人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启迪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辨别、选择和批判的能力,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航向。
 
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道德人格品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15]解决这一特殊矛盾,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展人的道德人格品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要求的对象化。首先,着力发展人们高尚的道德素质。2001 年初,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强化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现代中国人。其次,着力发展人们健康的人格品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对人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社会公共理性。社会公共理性指社会公众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件具有公正性的认知、判断和践行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精神原则和公共领域的行为准则与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多样的价值、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并存,建构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尤其对于法治中国建设来说,培育和发展人们的社会公共理性显得极其重要。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们的公共责任感,帮助公民树立参与与服从、私利与公益、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规则、自我与合作等问题上的理性协调意识和精神; 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们的公共生活能力,树立公民的参与意识、政治意识与法治意识。
 
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看到人、走进人和发展人。看到人是基础,走进人是过程,发展人是目的,这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使然。
 
参考文献
 
[1]  项久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 教学与研究,2002( 12) : 55 - 5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130.
[3]  骆郁廷: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9) : 128 - 137.
[4]  本书编写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5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7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 286.
[7]  卢岚: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J]. 理论与改革,2011( 1) : 114 - 117.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82.
[9]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146.
[10]  王新刚. 反思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发展研究[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0.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94.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 79.
[13] 徐志远,邹慧: 个人与社会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1) : 53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42.
[15]  张耀灿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6.
[1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2001 - 10 - 24( 1)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看到人、走进人和发展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2/2018122205263931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23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