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当今新形势下的重大举措。“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其视为二维素质结构体,包括“纵向深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横向广度”的专业实践能力,但缺乏“法向高度”。鉴于此,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队伍应面向三维素质结构体建设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队伍;新模式;三维素质结构体
本文引用格式:庄红超等.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1):90-9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于2014年2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转型适应度。“双师型”教师是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但是“双师型”师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式的不足
“双师型”最初源于高职高专院校,而现在同样适用于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2]。随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逐渐转型,“双师型”教师与日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学生整体素质对任课教师整体水平的高需求间的矛盾已日益凸显出来。“双师型”教师是二维素质结构,可认为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任课教师的“纵向深度”,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是任课教师的“横向广度”。对于高等院校,尤其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任课教师若只有“纵向深度”而无“横向广度”,表明实践基础薄弱,无法把工程经验和工程实例有效的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若只有“横向广度”而无“纵向深度”,表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强,无法有效的解释工程实例中相关现象的内在本质,无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任课教师若同时具备“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是否就表明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已能满足目前学生素质的高需求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整体上讲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呈现“法向高度”不足的问题。
二 任课教师相对更容易发现心里存有问题的高校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界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因素也趋于多样化,例如网游、传销、网购等,这使得学生的心里脆弱、抗压能力相对减小。通过课堂调查,发现课堂中出现过多的“低头族”,这不利于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虽然各高校已设立心理咨询室,且辅导员负责各班级学生事宜的管理,但是不少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并不易通过其外在表象观察出来,且该部分学生更不会通过心里咨询室的方式向外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仅通过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判断,任课教师相比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本专业任课教师不仅懂专业技术,而且还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还可以给出学习某门课的学习技巧,这有利于降低学生因后期学习方式不到位或目标制订不恰当而出现挂科现象,尽而降低高校学生出现心里问题的概率。虽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上表现及时发现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这需要任课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
三 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
鉴于上述分析,提出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的概念。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是指同时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任课教师。基于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概念,可以得出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同时具备三重身份,任课教师即是专业理论教师又是企业一线工程师,同时还是心里咨询师。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是三维素质结构,任课教师除了包含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所对应的“纵向深度”和专业实践能力所对应的“横向广度”外,其还包括专业心理学知识所对应的“法向高度”。故此,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是“双师型”教师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学生可以视为任课教师雕刻的“产品”,而“产品”的优劣直接取决于“雕刻师”的雕刻技艺和内在美学修养,该美学修养便是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的专业心理学知识,雕刻技艺便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在教研过程中,任课教师的正能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轨迹,任课教师可通过引用成功的科研案例、交流国内考研和出国深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奋发精神。
四 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的建设对策
建设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育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当长期坚持且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新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必须从任课教师在职进修、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等多方面入手。
(1)开展任课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工作,增加任课教师的“法向高度”。虽然岗前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一般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培训效果却逐渐的减弱。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时常参加该方面的省/市教育委员会或本高校举办的培训班,或自行观看规定的教育视频,以提高自身“法向高度”。基于《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的典型案例,针对任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2)改进教师队伍培养模式,选派任课教师到生产与科研实践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坚持“以社会需求促派遣、以派遣促教师技能提高、以教师技能提高促学科建设发展、以学科发展促学生教育、以学生教育促社会发展”的原则,根据教师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派遣计划,将任课教师有计划地选派至国内外企业、研究所等生产实践与科研一线。任课教师深入实践与科研一线,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自身实际操作技能,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了解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另一方面有利于任课教师熟悉企业所需人才能力结构和人才水平,明确后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方向,同时辅助提高自身理论教学效果。(3)鼓励任课教师开展学历层次与知识水平的提高工作,并制订相应激励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家长、社会对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基础理论水平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目前,诸多高等院校为大专院校通过升本科的方式晋级更名为大学。该类高等院校为提高本校整体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架构,在引进人才时常标注要求为获得国内“211”、“985”或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所的博士学位,但是限于目前高校编制的改革,诸多普通高等院校的编制名额受到限定,而毕业于知名高校/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往往有更好的科研平台选择机会,故此实际进入应用技术型高校从事教研工作的博士研究生未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4)改革激励奖励措施,增加一线任课教师收入,提高年轻任课教师工作主动性。院校应当改革不合理的规章措施,保证任课教师在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享有津贴等福利的同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纵向深度”强、“横向广度”大、“法向深度”高的任课教师,尽而全面激发任课教师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深造学习与技术拓展的主动性。
五结束语
本文有针对性的探讨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式的不足以及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模式的新概念,同时给出三维素质结构体教师队伍新模式的建设对策,以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旭芳,张桂春.“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40–144.
[2]李梦卿,刘晶晶.“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设计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75–84.
[3]肖庆东.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技术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7):31-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