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已经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每年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不仅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素质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实质性进展,很多教师仍然是我行我素、阳奉阴违,并没有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已经不能凭借一纸文凭在人才竞争市场站稳脚跟,只有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才能占有一席之地。鉴于此,高校必须要认清现实,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完善教育机制,坚定不移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教育;现状;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苑莎.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2):47-48.
一 高校教育教学现状
虽然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了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但是这也只是他们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换句话说,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于首位。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学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教师基本上都会自然而然地忽视学生的地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开展教学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受。这种“独裁式”的教学理念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同时还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但是,可能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喜欢以“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师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校能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无论在教学工作的哪个环节,都应该兼顾学生的利益,准确把握教育的方向,重新认定教学理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从教师身上入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并且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让他们可以在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但是,很多教师仍然不懂得利用时代机遇,坚定不移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在高校教育课程中,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其必然会遇到比较抽象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可能会迎难而上,利用身边各种资源去掌握这些内容;但有些学生则习惯于“知难而退”。假如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把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教授给学生,那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学习上。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新一代的教学方法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并且创造更具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而新媒体技术也能够丰富教学方式,让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为小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1]。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或者说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三)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作用不单单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授给学生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他们没有过人之处,那么就很难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金字塔上顶端的人物。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他们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学习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大部分的教师似乎都不太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完全都是一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态度。教师的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教师自己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复制”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傀儡”。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果高校能够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那么必然可以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更上一层楼。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能否在高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他们未来作用、价值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放在教师身上。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求教师秉承正确的教学理念
首先,高校领导应该有所作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把学生的利益置于首位。教学改革工作不单单要把重心放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理念,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理念能够发挥出作用[2]。新课程改革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处,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进行作业。一些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盲目性,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学理念不合理、不科学。教学大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却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努力的方向仍然是改革教学理念。
(二)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整个教学工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负责,不要只会用多媒体教学,要把教育教学工作重视起来。教师应该善于将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结合,让学生既可以接受正常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比如,将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情景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特殊环境,为学生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身心得到放松。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多元化教学方式,尽早地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让学生经过实践的检验,他们才能对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3]。
(三)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只有当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学生意识以后,他们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当前,很多到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感觉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其实不然,他们并不是没有时间学习新的知识,而是在学校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地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到实处。一方面,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也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知识营养,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接受一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高校要做的就是以教师为突破口,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关注其秉承的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等,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促进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威,张淋江,刘志龙.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4):62-63.
[2]廖璠,刘雅琳,王林景.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3):134-136.
[3]谢妙.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玉林师范学院《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1):42-43.
[4]黄明礼.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妈祖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价值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5-136.
[5]吴辉.宁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及其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27+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