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力量,他们拥有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眼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期间也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学校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高校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程度较低,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使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发生偏离,对将来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最后接受教育的正规场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可以加强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找准方向实现目标。
关键词: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
本文引用格式:宋珺.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9,6(31):208-209+228.
青年学生思想意识逐渐成熟,对事物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想政治观念决定了青年学生日后的工作目标和生活态度,而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渐从对学生成绩的重视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但是对社会的认识范围还比较窄,缺乏自我控制力,容易受到崇洋思想或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高校中有必要开展心理疏导等相关活动,通过心理疏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严重抑郁、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
一 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重要性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
心理疏导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为其提供不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合理服务,帮助他们冲破心理障碍,重塑健康的思想意识[1]。心理疏导不是单纯的灌输某些思想或者说服教育,而是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在平等的状态下,引导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使这些道德观念转变为青年学生的行为规范。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师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心理问题,通过辅导人员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采取科学的心理疏导技巧,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认识社会的某些现象,解除造成心理困扰的因素。其二,通过心理疏导人员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形象来影响有心理问题的青年学生,给予他们正确的行为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换句话说,心理疏导就是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原因,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点点去除掉。
(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要根据高校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经历的具体事件来分析,有的是受原生家庭风气的影响,比如夫妇经常吵架或者在孩子面前家暴等;有的是学校中的恶性事件,比如校园欺凌;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的性格所致,比如自闭症、交际障碍、自卑等心理;较多的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不良影响,比如拜金主义等社会现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青年学生虽然身处学校,但是对社会中各方面的新闻及热点事件都能及时了解。青年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十分庞大,这些信息中有积极向上的,也有偏激阴暗的,而且,网络中对各种社会现象都设置了评论功能,大量的吃瓜群众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条件下肆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内容都是掺杂了个人的主观情绪,甚至过激的评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还不明确,自控力较差,喜欢追逐潮流,很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心理出现大量负面因素,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比如因网络暴力导致的自杀等。
(三)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中的作用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学生时代。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加强社会文化发展方面[2]。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可以对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输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社会造成危害。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提升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方法,良好的学校风气,优秀的学生品质是每个学校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所偏差,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敏感和行为敏感的时期,需要正确的行为规范的指引。学校生活的开放化管理,使社会中的多元因素进入到学校中,学生对社会现象缺乏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或者走向错误的道路。比如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的虚荣心理放高利贷,引诱学生通过违反道德标准的方式获得钱财,很多学生进入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中,最终被利用造成严重的后果,毁了自己的前程,还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醒学生警惕外界诱惑,对深受其害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对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进行劝诫和关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必要保证,心理疏导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 心理疏导在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辅导的内容较少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心理疏导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而且在部分高校中已经证实了这个看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中,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没有与心理疏导很好的融合,使心理疏导不能充分的发挥内在的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这些课程内容都是中国发展史浓缩的精华,尤其是代表着红色文化的毛泽东思想,引领着中国开创了崭新的时代[3]。但是,这些纯理论性的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而且,多数的教学工作者认为课程内容与心理疏导没有什么大的联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少融合心理疏导的内容。
(二)心理疏导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校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咨询平台。但心理咨询平台的利用率却很低,几乎没有学生来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偏见,将做心理咨询与“精神病”、“疯子”划等号,其次,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由于自尊心不敢面对心理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再次,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还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咨询的流程不够明确,学生会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感受。教学中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实施心理疏导的方法有待提高,心理疏导的效果不佳,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再次是个别高校教育者对心理疏导缺乏重视力度,解决方法较单一,师生难以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因此,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三)心理疏导效果不理想
青年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有竞争引起的焦虑、恋爱不顺利导致的情感困惑、沉迷游戏或者考试作弊等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造成的性格偏激等,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压抑在心里持续发酵,有的学生找亲近的朋友进行倾诉,而高校教育者和他们之间因为身份或者年龄的关系有一定的代沟,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因此进行心理疏导的人很少,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主动,缺乏配合度,所以效果很不理想。其次,虽然很多高校也陆续意识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大多由学校内部的老师来兼职,缺乏充足的沟通时间和科学的心理疏导技巧,与学生互动不足,不能建立良好的信任和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 心理疏导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心理疏导机制
科学的心理疏导机制是心理疏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心理疏导的功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不能仅靠心理学的技巧,也不能仅靠政治理念的灌输,要建立科学的体系,结合普通心理、心理咨询、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和生理学等相关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真实背景,了解学生内心的确切需求,与学生建立情感的共鸣,来增进双方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首先,保障固定场地,温馨、整洁的咨询环境,完善硬件实施,心理咨询室要配置相关的工作设备,比如电脑、打印机、饮水机及辅助性的心理治疗仪器等。其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形象也要提出要求,增加心理辅导教师的说服力及亲和力[4]。其次,建立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比如通过微信或者邮件等信息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的学生对于心理困惑不愿面对面的请教老师,可以写电子信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来诉说自己的问题,即增添了保密的功能,教师又可以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也增加了心理疏导的效果。
(二)加强心理疏导的宣传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也是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康。一个无能却善良的人,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一个能力超强却性格扭曲的人,能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危害。国家正是因为认识到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才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引发社会混乱的危险力量。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向、生活理想、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多个方面,不健康的心理会使一个人逐渐迷失自我,走向堕落的深渊。然而,很多学生盲目的崇拜金钱与权力,认识不到心理问题,忽视道德规范,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心理疏导的宣传,利用学校的广播、网站、思想政治课程等渠道,还有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心理问题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重视心理疏导带来的帮助,积极参与心理疏导的活动和课程来丰富自己、改变自己。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
想要充分的发挥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有关心理疏导相关知识的培训或者组建专业的心理疏导教师队伍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心理疏导技能,丰富教师的知识面,可以从更大的视角来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准确判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合理的疏导方法。当心理疏导的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受益的学生越来越多,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促进心理疏导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
四 结束语
高校学生的心智还有待锻炼,缺乏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受感情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应用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成长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磊波.浅谈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6):64-65.
[2]谢刚,牛亚丽.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关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173.
[3]张晓筱.心理疏导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J].现代交际,2013(7):243-244.
[4]李文敏.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探索,2017(s1):161-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