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动物实验为生物医药类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与研究手段,随着实验动物的大量使用,关于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如重视人体实验伦理,忽视动物实验伦理;学生伦理意识缺失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动物实验教学伦理规范的缺失或对规范的漠视,解决途径就是在动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学生都应坚守伦理原则,使实验动物为人类做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动物;实验教学;伦理规范
本文引用格式:王熹,等.论大学动物实验教学伦理规范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34):179-181.
动物实验自十八世纪以来为大学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人类的福祉及人类的健康,生物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试验,那么怎样对待实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什么样的伦理与规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实验动物拥有生命体征和自主意识,能感知疼痛、恐惧、满足,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在身体构造方面与人体相似,因此实验工作人员必须关爱动物,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要有人道主义精神,使实验动物更多地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一 动物实验教学伦理问题分析
(一)动物实验教学中学生陷入道德两难的困境
学生一方面对实验动物怜悯而不忍动手解剖,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动物解剖的方法而造成对动物的伤害,从而产生愧疚之情。虽然学生们怜爱动物,不忍心伤害,但为了与教师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内容,这就使得一些学生怀着矛盾心理去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痛苦、嘶叫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有些学生会产生愧疚感或负罪心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学生甚至会形成心理障碍,产生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任课教师也需要对以上这些情况进行高度关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伦理意识,消除学生因为动物实验而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及内心深处的阴影。
(二)重视人体实验伦理,忽视动物实验伦理
当前,很多生物医药高校或专业都开设了医学伦理课程,主要讲的是医患关系,或者说医务人员如何对病人,如何实施人文关怀,而怎样对待实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什么样的伦理与规范,医学伦理则关注度不够,而在生物实验教学或动物解剖教学中,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且课时较多。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在讲授动物实验时,更多强调实验本身,对动物实验伦理学知识不太重视,例如实验动物的权利如何保障、福利如何实现等。
(三)学生伦理意识缺失
第一,敬畏生命的意识淡薄。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各种娴熟的实验技能,但是解剖动物实体让一部分学生变得冷漠,会让学生产生动物不需要被尊重的想法。在进行动物外科实验技能训练中,许多学生可以熟练操作各种常规外科手术,但是在手术时间的控制及如何缓解、缩短实验动物的痛苦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实验指导老师应有目的地导入“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给予实验动物以人道的善意;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价值;强调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生命的维护和关怀[1]。医学终极关怀的人性化境界是“医乃仁术”古训的完美实现,是希波克拉底“医学是艺术”格言的理想注释[2]。
第二,人道主义善待动物的意识缺乏。有少部分的学生会有伤害、虐待或者遗弃动物的行为,或者是没有按照人道方式对待被宰杀动物,或者是因为麻醉剂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动物被麻醉时遭受疼痛折磨,或者因为麻醉计量过多导致动物顷刻死亡。伦理学上不伤害原则要求我们有义务不将痛苦施加给别人,对于感受痛苦能力高于我们数倍的动物,我们同样承担有这样的义务[3]。实验动物是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而在符合一定要求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的动物[4]。
第三,发展生命的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因为存在医本文末、重医轻文的思想,导致只关注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仪器的精密以及疾病的区别与联系及不同药品的构成与功效分析,而对现代医学与人文医学、动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命伦理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关注度和理解不够。动物实验是具有两重性的科技中介。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证实,医学技术越发达越需要保持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必要张力。
二 动物实验教学应坚守的伦理原则
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动物实验教学伦理规范的缺失或对规范的漠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这里阐述一下动物实验教学应坚守的伦理原则,这对教师、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一)3R伦理原则
1959年英国学者拉塞尔和佩奇提出了动物实验应遵循的“3R”(“The Three Rs”)原则,即替(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原则(Refinement)。所谓替代原则就是如果可能的话,应当用其它的模型与方式替代动物。例如通过组织细胞繁育,计算机模型和生物化学模型替代动物;利用神经系统欠发达动物替代哺乳动物;利用单独器官替代活体动物等。
所谓减少原则,即是如果在病理实验中,不能用别的模型替代动物,那么在动物实验时就应尽可能少地利用动物。或者使用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方法。所谓优化原则,即只要在实验中采用高质量的外科技术,只要手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实施并施以麻醉、止痛等手段并能保证动物外科手术后能平安离开,那么动物的痛苦就会更少。如果实验后要杀死动物,应当采用专门的无痛方式,以使动物的痛苦减至最低。
(二)5F伦理原则
5F伦理原则实际上就是实验动物五项基本福利,包括:
(1)生理福利,即让动物免受饥饿。包括供适清洁的饮用水和保持健康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免受饥渴之苦。(2)环境福利,包括让动物有舒适的居所和生活场所,使动物不受困顿之苦。(3)卫生福利,包括减少动物的伤病及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之免遭痛苦、伤害和疾病。(4)行为福利,应充分保证动物的表达天性,免受恐惧和不安,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5)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生活在一起,使它们能够表达正常的习性。
(三)相等原则(Equality Principle)
相等原则的含义是实验动物疼痛感受的强度或持续的时间或严重程度与任何生命(包括人类和动物)遭受的罪恶程度是相等的。正如哲学家Joel Feinberg解释的那样:如果疼痛和痛苦本身的基本特征使它们恶,那么罪恶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后果,而是因为它们内在的本质,那么无论疼痛和痛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它们给与的程度大小和它们本身罪恶的大小是相等的。如果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低等动物物种比高等动物物种经历的疼痛要少,我们当然可以考虑,在可能引起动物疼痛(不管是无意还是故意)的实验中使用低等动物,使罪过更小,更容易达到正当性原则的要求。
(四)正当性原则(Justification Principle)
因为疼痛本质上是罪恶,任何人引起动物疼痛,都必须说明引起动物疼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就是正当性原则。Feinberg写道:谴责和极力避免在其它动物身上引起不必要的疼痛,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将疼痛和痛苦认为是本质上的罪恶。也就是说疼痛和痛苦之所以为罪恶就因为它们是疼痛和痛苦。疼痛是一种罪恶,如果我们出于自身利益或其它动物利益的目的,引起一种动物不必要和不合理的疼痛,那么我们一定是在犯罪。
(五)价值原则(Value Principle)
紧接着正当性原则,是另一个关键的伦理学原则,即价值原则。这个原则也是IACUC和伦理委员会审视那些可能引起动物疼痛的研究时,常常援引的原则。由于疼痛是罪恶,疼痛越严重罪恶就越重(相等原则所述),那么动物疼痛严重程度越高的动物实验,必须的合理理由就越要充分(正当性原则所述)。价值原则是指对引起动物疼痛越多的实验,对实验本身的价值要求越高。
(六)最小化原则(Minimization Principle)
在所有的伦理学原则中,现行法律和规章应用最多的就是我们称之为“最小化原则”。它的含义是应当使研究用的动物体验量值最小的疼痛。假如,一个人做伤害动物的事有正当的理由,那么伤害小总比伤害大好,小伤害小疼痛小罪过,这就是伦理学的最小疼痛原则。最小化原则要求尽可能不引起动物疼痛,无痛是最小化原则的最理想状态。
(七)个体公平原则(Fairness to Individual Animals)
最小化原则必须附加另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即下面讲的个体公平原则。疼痛“最小化”可能会使有些人认为真正的伦理学关心的是动物经历疼痛的总量,并且我们为这个总量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有时,个体公平原则的考虑还意味着,如果我们使每只动物疼痛少些,也能完成同样目标,而如果我们使每只动物遭受大量的疼痛,就是在犯伦理错误。
三伦理原则何以执行
对于如何落实以上伦理原则,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动物实验教学伦理规范教育。当前,动物实验教学中伦理教育缺失严重。吴鉴今等人对学生各阶段的教育中是否接受过有关善待动物的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是只有3%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严肃认真的教育;76%的受访者接受过相关教育,但不深入;而有21%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认为,根据调查,虽然有近80%的受访者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但是大部分人的接受程度还不够;更有超过20%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认可相关的教育。足可见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人在善待实验动物方面的相关教育是不够的,相关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动物实验教学伦理方面的了解就更为欠缺了。调查显示,只有1%的受访者清楚其具体内容,14%的稍有了解;63%的人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更有22%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规范[4]。可见我国现阶段对实验动物保护的立法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教育程度不够深入。
二是在生物医学类院校、专业中成立动物实验
教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所有的动物实验都要严格地按照以上的伦理原则进行审查。对一些不能明确实验目的的、对动物造成伤害、死亡的项目要停止研究。坚决反对滥养、滥用、滥杀实验动物,负责任地出具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报告。
总之,动物实验教学是获得生物医学知识的必经途径,没有动物实验,人类不可能与疾病抗争,但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教学与科研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5]。须知,动物也具有情感,而且跟人类一样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集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结网以求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雁非社而不移,信也。”正是因为动物具有这些情感,我们必须善待动物,提高实验动物福利,探索替代办法。坚决发对包括以猎杀、生产、试验、囚禁、观赏等在内的任何屠杀、虐待和利用动物。动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它们应该得到人类的尊重、照顾和感谢。
参考文献
[1]林常清.从医学生的动物实验看生命伦理教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0):71-72.
[2]刘虹,张宗明,林辉.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09.
[3]马永慧.动物实验在伦理学上能够得到辩护吗[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51-52.
[4]吴鉴今等.动物实验涉及的伦理问题调查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8.
[5]Этическиепринципыприработеслабораторнымиживотными[EB/OL].(2018-11-10)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eticheskie-printsipy-pri-rabote-s-laboratornymi-zhivotnymi.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