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啦啦操作为深受世界各国青少年青睐的运动项目,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体育项目。中学生作为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在实施啦啦操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啦啦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啦啦操;中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杨雯.啦啦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2):184-185.
啦啦操作为极受中学生欢迎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风格特征上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处。啦啦操具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感,整个节奏比较欢快,具备积极向上的鼓舞效应,是符合中学生兴趣与发展的体育项目。目前有关啦啦操的研究较为广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啦啦操项目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啦啦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实证,该领域仍旧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心理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验证啦啦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啦啦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以13-15岁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对象:100名13-15岁中学生,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50名)与对照组(50名)。实验设计:在正式展开实验之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之后对实验组学生展开啦啦操教学,对对照组学生展开传统体育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学生不建议参加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本次实验的时间为8周,实验组学生每周进行2次啦啦操课程的学习:每节课40分钟;一次啦啦操活动课,每次30分钟。啦啦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32个基本手位练习、步伐练习、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花球)、自编套路练习。实验工具: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SCL-90共有90个选项,运用10个因子体现10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
2.数理统计法
将本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与SPSS 19.0软件分别将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处理,探索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所指的是大脑技能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并且也涉及到心理现象、医学现象以及社会现象。相关专家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过细致的探讨,但是目前仍旧没有权威的论述与统一的定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所指的是一种高效满意并且能够稳固的心理状态;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所指的是人的一种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人格等心理过程。结合有关专家与学者的论点,本研究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能够适应社会变化,表现并保持自我和谐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则需要满足以下六个标准:
1.智能发育正常;
2.可以有效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3.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健康社交能力;
4.可以正确认识并审视自己,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以及兴趣;
5.具备健全的人格;
6.思维和行动能够协调一致,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啦啦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实验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得出上表数据。由上表显示的数据发现,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的测试结果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学生的各项因子进行差异性检测,结果各项因子的P指均大于0.05。这表明,在实施啦啦操教学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均衡,10项因子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助于本次实验的进行,能够保障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将各项因子的测量数据与量表测评要求实施对比,表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部分处于健康水平,但是部分因子值处于不健康水平,需要进一步地提升。
2.实验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在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得出上表数据。由上表数据了解到,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在躯体化与强迫症状上sig小于0.01,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三个因子上的sig小于0.05,具有一定的差异。由此能够表明,在实施啦啦操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外,将测试结果与心理健康水平标准进行对比,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躯体化以及强迫症状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综合结果表明,啦啦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于提升学生人际关系、焦虑、偏执、躯体化以及强迫症状上的作用最为明显。
三 结语
中学生作为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干预,可以帮助驱散学生成长中的各种迷雾,减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积极、健康的心态贯穿一生发展。在实施啦啦操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见,啦啦操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于提升学生人际关系、焦虑、偏执、躯体化以及强迫症状上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啦啦操作为一项健康向上、活力四射、青春时尚的新兴体育项目,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学大力推广啦啦操项目是有效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施正雄.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46(8):79-82.
[2]罗国婷.啦啦操对昆明市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孙晓娟,姜蔚丽,李娜.体育舞蹈练习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8,5(41):269-2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