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研究是提高专业建设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关键,在建设新专业以前,有必要从专业评分情况、专业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做好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估,以提高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就高职卫生院校建设质量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王艳.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53-5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普遍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术型人才。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各高校积极调整专业建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想要满足现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合理分析现代企业内部结构和人才需要的情况,根据分析的数据建设专业至关重要。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国务院先后开展了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部署,都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表示支持。为了高职院校专业更好的与现代产业对接,现代高职院校建立了专业预警机制。在设置新专业之前校方要通过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监测与专业办学等能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专业的生源情况、学生的毕业就业前景、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校的资源配套情况等,只有综合质量分析相对乐观的情况下才表示新专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市场。高校卫生院校的专业是基础服务专业,培养人才的面向是医疗机构及药店门诊等,服务人群为大众群体,面向范围广,因此专业建设的合理性对于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专业建设不合理,不仅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影响大众对医疗行业与医疗人员的看法。因而,高职卫生院校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专业建设的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依照各省教育专业建设的标准,虽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但是评估参考范围大致相似。最新的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是依据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重点[1]。评估内容共分为5项,分别为评估环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专业建设准入和专业发展规划,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校的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了解专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市场需要,从而为新专业的设置制定详细的计划,设计特色教学内容等,丰富新专业的专业特色。具体内容比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专业课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教材建设等。总而言之,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就是为了让设置的新专业更加的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和高校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既是对新专业的探索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与高校专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上的时代发展需求,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高职卫生院校专业评估的分析研究
(一)专业评分方式
《根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校准(试行)》的规定,高职卫生院校专业评分的总分为100分,评分等级为60分以下、60-75分、75-89分、89分以上[2],分别代表专业的综合评分能力,从评分情况就可以大致看出发展前景。在新专业建设质量评估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评分的高低情况了解专业可能发展的空间和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的能力。学校专业建设的能力、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就业情况、现代医疗体系中该专业的应用情况的,每一项的评分方式都有具体的打分标准,每个新专业的建设都按照这样的评分反式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说明专业建设的合理性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该专业的建设发展所受限制更多。
(二)高职卫生院校专业评估的意义
现代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首先高职卫生院校向市场供应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对于缓解人才市场紧缺的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合理分析高职卫生院校设置新专业的能力、资金等情况对于专业的特色和专业基础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保障,保障了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设置新专业前对专业建设评估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和人才顶岗实习的综合能力。科学有效的评价学校新专业建设,能够为高职卫生院校开展专业提供稳定的办学基础。对于高职卫生院校专业申报、课程实施、学生就业等情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卫生院校专业评估的局限性
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的准确性是建立在调查真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调查数据存在虚假现象,分析结果自然是存在偏差的。要分析新专业的市场需求,要做的调查范围广,时间久,尤其是一些临床专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临床检验的,而人才的培养又通常迫在眉睫,因此专业评估在一定意义上存在滞后性。此外,教育专业之间也是存在竞争性的,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在高校设置专业的自我评价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在综合评价的效果一般,因此很难体现该专业的行业竞争[3]。高校在设置新专业时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判断该专业在本学校的发展情况,而不能了解在教育行业中其他各高校的发展情况,这样不利于高校卫生学院做生源分析。
三 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1.关联性原则。为了提高新专业在高职卫生院校的中长期稳定发展情况,应该对评价体系参考评价的对象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确定评价指标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绩效目标要有直接联系。
2.导向性原则。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内容,选取的指标应该与卫生专业存在必然的联系,具有明确的特点和导向,这样才能突出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一致性,为评价对象起到准确的指导性。
3.兼顾性原则。评价新专业的设置时,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兼顾性原则,坚固专业在高效发展的情况与社会应用的情况;评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评价新专业的内涵发展对于学生、学校、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等多方面的情况。
4.全面性原则。一个完整的专业质量评估体系应该具有广泛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并且评价应该涵盖其多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新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质量,评价内容应该涵盖教育教学、师资建设、基础资源建设、发展市场前景、生源情况、课程实施等全方面的内容,评价过程应该体现评价活动的丰富性,才能有效的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目标。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第一项就是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包括评价高职院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对象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高职院校学徒制培养模式等情况。评价目标的内容建设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努力实行技术创新和服务的教学形式,为高职院校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服务人才打好发展基础。高职卫生院校专业的建设只有在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以后,才能逐步的完善并发展专业建设的规划,促进高职院校新专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评价主体。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形式多样,如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是为了保证内涵式发展质量评价方法的灵活,从而实现评价过程的多元性、全面性、客观性、公平性。
3.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及机制、校内校外监督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4.评价流程。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流程主要有办学能力评价体系、科研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三个子系统组成。
四 结语
简而言之,构建合理的内涵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对于高职卫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当必要,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分析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帮助学校找出建设专业的问题和不足,为更合理的建设专业提供科学的建议,有利于高职卫生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二丽,付达华,郑璐璐.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3):33-35.
[2]黎明职业大学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第三批)中名列前茅[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04):11.
[3]郭启臣,边喜龙,李宝昌.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12):106-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