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际,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注重综合评价,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信息素养;课程实验
本文引用格式:周小平,等.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3):46-47.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里,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1-5],正是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信息检索的新要求,这也给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分析和论述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 信息检索课程简介
信息检索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课程将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6,7]。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正确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价利用。通过学习,使学生开阔信息视野,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该课程设置为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高校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情报的获取方式和方法,达到熟练运用,才能在竞争中获取先机。因此,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获取、信息利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 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现状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已经实现了重要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目前发展到以使用多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也存着以下不足[8]。
(一)教学内容重通知教育,轻专业学习
信息检索课教师主要来自图书馆,他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没有突破图书馆的范围,和院系老师极少沟通,信息检索课更注重通识教育,而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却研究的不够透彻,专业结合上也不够紧密不了解学生的对信息获取方面的专业诉求,因此,也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
(二)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层次性教学
目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1)教学方式主要以授课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2)教学途径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方式,即便多数学校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局限于PPT讲授,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普及率较低,从而制约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不利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提高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课程中有一些基本理论需要讲授,但由于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比较枯燥无趣,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如检索逻辑式、检索表达式语法、逻辑符号等。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理论和实习课穿插安排,实习分组进行。实习中多进行自己所学专业资源的获取和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应用。通过实习,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我校建设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与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能力,即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检索解决学习、生活、科研等问题的能力。在讲课内容贯彻实用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内容具有实用性,与学生信息需求结合紧密。将其他课程学习、就业、考研、四级和六级考试、购物等信息的检索与利用引入课程教学,将信息检索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检索的价值和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创建丰富而精简的教学课件
为丰富课堂教学,创建了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每章节详细的演示文稿和教案。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在日常移动设备上使用,还建立了内容精简,结构框架清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互动平台
所有授课教室均设在图书馆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实时穿插相应的上机实验,从而有效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利用其他社交媒体如QQ群和微信群,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在平台上互动起来。
(三)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讨论互动环节
为了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选择一些专题,穿插安排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避免传统试卷考试方式,学生死记硬背、临时突击的弊端,对课程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信息检索课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并不是最佳考核方式,这样的考试方式除了助长记忆性学习,没有太多的实效,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尝试将闭卷考试改为非卷面形式的考核,期末成绩包括期末课题检索成绩和平时实践成绩两部分,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一)期末课题检索成绩
由于该课程在我校属于全校选修课,学生来自于不同院系和专业,专业之间相差较大;因此,在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学生按专业或兴趣分组,每组最多不超过5人,并填写分组情况表,示例如表1所示。
根据分组及专业情况,由教师给出备选题目,在所有内容讲授完毕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检索课题,并完成学习报告。要求①对课题进行主题概念、学科范围、文献分布、检索时限、主要文献类型等分析,特别是我校师生在该检索课题的发表论文情况,加深学生对自己学校师生的了解;②检索工具可以任意选择多种工具完成该课题;③列出检索式,并截屏显示检索过程;④列出检索结果的数量和最相关的前5条记录的书目信息;⑤分析检索结果,如按时间分布,列出检索课题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等。
(二)平时成绩
包括课堂考勤、平时上机实习成绩。每次上机实习成绩为10分,共40分;课堂考勤每次2分,随机考勤5次,共10分。其中上机实习需要在实习课上当场提交,并对每次实习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期末考核的主要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步,使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始终带着问题学习、思考,避免了死记硬背,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结语
信息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应用能力的一门课程,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论文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齐海晶,刘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8):108-112.
[2]潘燕桃,陈香.“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通用教程”慕课及其教材的一体化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4):5-8.
[3]王妙娅.近十年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0-14.
[4]刘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67-70.
[5]田凯琳.PBL教学法在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中的改革研究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123-126
[6]周剑.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121-129.
[7]郑元元,康红梅.混合学习模式下信息检索课学习效果考核评价[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8):146-148.
[8]牛金凤.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6):87-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