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13:0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0年,著名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经济学家的海闻与学校清洁工关于“关门重要还是教学重要”发生了辩论引来了社会各界对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广泛关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变革逐渐发生,打造现代化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已然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从多方面分析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盖世蕊.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1):149-150.

一 国内现行的高校行政关系体系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宏观的高校管理概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高校自身的行政关系体系,第二是所属政府对高校的行政管理。笔者所研究的要点属于第一种,及微观的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管理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层面多、涵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且管理系统错综复杂,为了能够保证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为了实现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通过计划、控制、组织、协调等手段整合人、物、财的优势资源尽可能的达到最优的效果。

        在过去的10年中,教育改革的成效日益凸显,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随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逐渐增多,我国也已经成为了拥有高等教育人才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度和宽度逐渐增大,加之高校自身规模的快速膨胀,很多问题开始浮现,特别是高校自身的行政管理体系最为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保障支撑体系,原有的职能开始变化,体系改革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架构难以适应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需求,造成人员权责不明

          目前国内高校的组织架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由学术部分组成,包含各学院和专业的教授及科研室。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党政机关,包含各职能部门中的负责人及执行干事。党政机关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应该是以服务师生和教学任务的,但是很多的高校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或校内权利分配的影响,造成了教学与行政相互交叉的现象常有发生,另一方面会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任务而造成行政工作的迟缓和质量问题。由于高校行政权力体系的影响,很多高校的师生中产生了只有当官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错误理念,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身兼双职不仅会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质量,还会造成高校教师岗位的编制混乱,浪费有限的资源。

\

 
(二)相关人员行动和意识的行政化,管理水平有限

         从宏观的政府层面来看,高校的管理由教育部直接负责,从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等多方面都是由政府负责,必然会对高校的行政工作产生过多的干涉。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行政属性过强,改革的效果尚未凸显,各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受此影响难以避免的出现行政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扩张的影响造成经费吃紧,但政府对高校的多种经费支持和补贴的分配权利主要集中在职能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手中,进一步造成了高校的轻教学重行政的问题。
从微观的高校层面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素质和服务意思,但是现实情况与之不同,一方面,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学历要求较高,但由于专业要求的宽泛,造成大多数人员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知识的欠缺,加之存在一定比例的部队转业及教师家属的引进,进一步造成了管理意识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经费的紧张也进一步忽视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将有限的经费更多的倾向于了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加造成了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态度消极、效率低下的工作状态。

(三)管理机制存在诸多漏洞

         国内高校的各种政策制度日趋完善,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制度自身尚未能较好的照顾涉及到的利益群体损伤,再加上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公平情况,造成高校管理机制完善进度迟缓。

         一方是由于公立院校的运行体系完全依赖于政府,高校自身没有盈利能力,资金全部来自于财政拨款,所以在政府的现行政策前必须遵守其运行机制,进而造成其管理机制自主改革的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民办高校的人才选拔制度与公办院校相比公开公平性更差一些,民办高校的人才引进存在依靠关系的现象,暗箱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人员任用上也忽视了岗位与专业的匹配程度。更重要的是无论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在行政人员的引进上,一旦任用,便不会对其工作绩效进行具有实质作用的考核,即使能力和职位不匹配,也不会被辞退,所以造成了行政人员的整体效率不高。同时,教学和科研的人才在进行行政岗位任命时不是根据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的,而是以其在学科界的地位,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了一部分没有管理能力的学科人才担任高级岗位,而具备管理能力的行政人员却难以得到正常的晋升,造成双方面的影响,最终也会逐渐对学校的风气造成影响,导致不合理的资源利用。

二 如何打造先进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办出特色优化结构,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形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工作重点》再次指出必须推广先进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意味着“去行政化”已然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变革的重点。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先进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是一种以“平衡行政与学术权力、教授治校、高校自治”为要点,进而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意识和观念上去行政化,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是要理清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层级关系,要从政府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强化高校自身的学术权力,明确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一样重要,双方只有合理的分工和默契的配合才能促进学术的进步和学校的良好运行。其次是转变传统观念,贯彻“教授治校和高校自治”的理念,对过去认为这种理念会阻碍我党对高校领导的思想进行摒弃。最后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服务社会和服务教学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向,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调整好自身心态,高效细致的完成工作内容。同时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来获得教师和领导的认同。最后,打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渠道,对于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交流的缺失而产生的相互排挤的现象,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型的活动或赛事来磨合两方面的教师,增加契合度,降低内耗,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去行政化改革深入组织架构

        首先,高校要精简组织机构,压缩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的人员编制膨胀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确定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权责,在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任命上以专业的管理人才为主;学术自治方面借鉴欧美现代化大学的管理体系,设立职称评审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各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委员长由委员通过公开公正的投票选举产生,委员会的工作不受行政管理体系的干预,拥有高度自治的权限。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行政管理人员非专业性的工作模式而造成的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有效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能动性。

(三)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机制

         首先,探索适合本校的行政运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手段引入社会资金,加强社会对高校的监管程度,进一步弱化政府干预程度,保障高校的自主性。其次,构建合理的人才聘任制度,借鉴国内外现代化高校的教师聘任制度,力争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降低用人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健全和完善处罚激励制度,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学人员建立不同的处罚激励标准。例如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标准以工作完成情况、服务态度相连,而科研教学人员则以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评价标准。同时,要严格执行绩效考核的标准,竞争上岗,对于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达标的人员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人员的竞争意识。

\

 
参考文献

[1]贾亚丹.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3):41-47.
[2]姜保忠.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15(3):77.
[3]宋维明.在章程建设中夯实依法治校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7-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