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世界技能大赛数控模具项目训练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7:3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湖南工贸技师学院自2014年起,以新建立的世界技能大赛竞赛班为研究对象,试点进行以“专业技能训练模式、选拔机制、管理模式、竞赛训练基地、教练团队建设创新”为对象的训练模式改革,以提升选手的竞赛能力,破解训练困局,简称“五维一体、五创共振”训练模式改革。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对技工院校竞赛人才的培养有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数控;模具;世界技能大赛竞赛班;训练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赵刚.世界技能大赛数控模具项目训练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4):107-109.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其竞赛标准与国际职业标准接轨,与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我国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经历了从2011年只获得了一枚银牌到2017年位列金牌榜首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技能人才水平、素质不断提高,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以2014年开始建立的世界技能大赛竞赛班(简称“世赛班”)为研究对象,以数控模具项目世赛冠军学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标杆,运用实地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与提升竞赛能力相关的训练模式的各个方面,研究总结了“五维一体、五创共振”提升竞赛能力的训练模式[1]。

一 创新参赛选手选拔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选拔竞赛选手存在选拔基数不足,选拔手段、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到2018年,学校的选拔模式从“教师推荐—赛前选拔”的“应急”选拔模式逐渐过渡为“全校海选—组建世赛班—分阶段淘汰”的提前谋划式选拔模式,学生选拔的基数增加了2倍多,生源质量大为提升。

\

 
二 创新管理模式

        2014~2017年,学院创新竞赛管理模式,数控模具项目竞赛工作由现代制造工程系负责,现代制造工程系负责协调装备实训中心、学生处、财务处、总务处等部门的工作,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南选拔赛中,竞赛刀具的采购、入库时间大幅缩短,设备维修及时到位。

        2018年底,结合学校机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了“技能竞赛处”专门主管技能竞赛工作。技能竞赛处统一负责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协调系部、总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使“世赛班”日常教学、竞赛刀具材料招标采购、设备维修、“世赛班”学生的学籍管理、获奖师生的奖励等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技能竞赛由专职部门专人专职管理,管理才能做到高效、规范、有序。

三 创新竞赛训练基地建设

          2016年,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全国选拔赛技术标准,学校投入资金添置了SINUMERK 828D系统数控铣床3台,SINUMERK 828D系统数控车床8台,新建了三坐标测量室一个,购买了正版MASTERCAM自动编程软件,按世赛国家集训队标准添置了工量具,完善了数控项目的硬件训练条件,建设了省级机加工(数控)竞赛基地。

         争取国家级世赛基地建设。2018年8月,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45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世赛集训练基地,按照国家集训队训练要求、世界技能大赛竞赛标准,2019年,学校将位于电子电气楼一楼的普通车床实习场地改造为了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世赛集训练基地。

         训练场地按45届世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拔赛技术标准,招标采购了一台5轴数控加工中心,设置了三坐标检测室、模具设计室、设计编程区、机房、开放休息区、工量具仓库、评分室(兼专家裁判休息室、监控室、会议室)等多个区域,场地安装4K高清录制系统,配置模具世赛工量具。

四 创造性提出“组建世赛班,加强走训,以赛促训”的技能训练模式

(一)组建世赛班


        2014年开始学校试行“世赛班”训练模式,组建了4年制高技层次的“世赛班”,到2018年学校第一次组建了6年制技师层次的“世赛班”。“世赛班”教学对接世赛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挑选竞赛选手,使用新技术开展训练,按计划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二)修订教学计划

         2014年学校统一招收了第一个世赛班,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课题组深入研究了人社部制定的指导各参赛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纲领性文件《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根据文件要求,整合教学资源,修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经教务处、系部多次开会研讨,修订了《2014级世赛班教学计划》,数控车、数控铣、塑料模具工程三个竞赛项目统一组织教学。

         教学计划中,考虑到选手体能、心理素质、语言交流方面(通用能力)的训练,第一学期教学开设了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考虑到数控车、数控铣、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专业能力)的训练中,对机械加工操作能力要求相近,第二学期开设了钳工实习和车工实习[2]。

(三)修订课程大纲

         以数控铣项目为例,世赛要求掌握数控程序的编制、优化等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对刀、找正等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平面、台阶、内外轮廓、凸台、型腔、岛屿、及斜面、钻孔、倒角等加工内容,要求以FANUC0i和SINUMERIK 828D系统为选拔赛标准系统。

         对接世赛内容、标准,课题负责人赵刚老师对FANUC0i和SINUMERIK 828D这两款世赛指定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研究,在满足数控编程知识、机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以行动导向理论为依据,根据加工内容的不同开发了不同的训练项目,编写了教材《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二版),2019年3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四)分散强化训练

          经过两年集中教学,2016年开始,2014级世赛班30余人按数控车、数控铣、塑料模具工程3个项目分小班开展强化训练,项目教练根据竞赛考核要点制定强化训练方案,组织开展训练。强化训练过程中,教练研究专业技术,提高出题能力。周全华老师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篇,开发了《数控车训练习题集》,罗海老师开发了《数控铣训练习题集》,陈涛老师开发了《塑料模具工程训练习题集》。

\

 
(五)加强走训

        走训是指集训选手根据集训框架方案,到集训基地以外的训练单位开展训练、考试,以增强选手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训练,包括设备、设施、环境改变,以及其他方面突发情况应变能力的训练。

         2017年5月,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承接了第44届世赛塑料模具工程中国集训队二进一选拔赛,赛后举办了交流会,与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国家队专家、教练、选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018年3月,课题组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调研结束后,6月,我校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世赛班”教练陈涛、选手黎宁一行5人到广东进行了赛前走训。7月,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车项目教练、选手一行8人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训。通过走训,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六)“以赛促训”[3]

          “以赛促训”是指以指派选手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为重要手段,促进选手成长的一种选手培养模式,可以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技能水平稳定性,是对整个技能训练模式一个很好的补充。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除了成绩优异的省市可能多一两个名额以外,绝大多数多数省市决赛阶段只能有一人(或者一个代表队)参加全国选拔赛,参赛人数受很大限制。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都举办一次,从市赛、省赛一直到全国决赛,数控、模具专业都有与之对应的竞赛项目;同样,由人社部牵头举办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也是从市赛、省赛一直到全国决赛,此外还有各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

           “以赛促训”的训练模式鼓励“世赛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从2014年开始,世赛班学生每年参加了株洲市的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一次参加了全省数控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全省选拔赛。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检验了阶段性训练效果,又让学生获得了成长的平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榜样效应辐射传导到其它班级,提高学校学风,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五 创新教练团队建设模式

         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由专家组负责集训相关技术工作[4]。专家组一般不超过9人,由1名专家组长、若干名技术指导专家和1个教练组构成。针对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以现有师资队伍条件为基础,提出“内部以赛促训培养、外部加强引进”的教练团队建设模式。

        2014年开始,学校抽调了3名教师作为专职教练,以专职教练为主,每个项目安排了2~3名青年教师兼职辅导,青年教师同样参加技能竞赛,作为梯队建设力量,通过“以赛促训”等方式培养,加强教练团队建设,如青年教师谭志明在2018年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中获数控铣项目一等奖,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

          研究表明,世界技能大赛数控模具项目训练模式中的选拔机制、管理模式、竞赛训练基地、专业技能训练模式、教练团队建设这五个方面与参赛选手的培养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科学的构建才能发挥训练模式的最大作用,调动参赛选手的主观能动性,使选手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升竞赛能力,激励选手在竞赛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发挥训练模式的作用,促进选手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义华.一体化教学是培养世界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的最佳途径[J].教学·信息,2016,(7):108-109.
[2]彭豪.国内世界技能大赛研究状况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4):16-25.
[3]古毅.“多层融通、维度共享”训练模式助推美发项目勇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J].职业,2015,(26):10.
[4]陈海娜.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5,(1):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