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创业视域下民族高校金融会计多元化教学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5:3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族高校金融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银行部门的实务经验,能将金融会计理论与金融企业的业务融会贯通的人不多,民族高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异性很大,课堂互动效果不理想,使得金融会计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为此,本文基于会计原理和相关金融会计理论一般认知,探究民族高校金融会计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趣味化、实用化的可行性,增强课堂教学创新能动性。

关键词:金融会计;创新创业;多元化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马国平.创新创业视域下民族高校金融会计多元化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21-22.

一 多元化方式促进金融会计教学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人对于要面对的问题与自己的能力可能存在的差距,而自己的能力可以借助熟悉最临近的发展区,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1]。因此教学问题就是不停顿地将人的智力进行阶梯式引导,教学任务就是不断地让学生在“最临近的发展区”的脚手架之间递进,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概念框架,并沿着心灵情镜深入认知相关原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当固有的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会计原理知识架构难以同化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会计新信息时,修改或创造为主的顺应过程就成为吸纳新知并构建新的架构平衡的重要手段。金融是一种业务活动,而会计是用来描述这种活动的一种语言。金融活动一定需要各种会计准则,报表来阐释,而会计并不仅仅可以用来阐述金融这一种活动。金融会计是金融企业业务的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过程。金融企业会计对凭证、账簿等的要求与一般企业会计无异。完成这一知识阶梯构建后,金融会计“怎么教”不应束缚于章程式教学推进。

(一)立足于教学目标基础上的多元化“会计解惑”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讲解知识原理”和“教授技能要求”,在“互联网+”经济竞争时代,财务软件被广泛使用,市场对一般会计人才需求已趋饱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多数迫于家庭经济基础约束,本科毕业即回家乡从事非金融工作,更不必妄谈金融会计就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尽可能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本科就业需要,课堂兼顾书本之外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取向等变得格外重要,否则教学目的就会背离学生的内心动态和专业理念的工作诉求。因此,专业教学善用会计思维适当解析学生非专业困惑,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未必是课堂跑题的表现。

\

 
(二)倡导教学手段多元化

       创新创业思维构建固然与专业基础厚薄相关,但领教过一个教学手段多元化的会计课堂的学生,必然会从“刻板严谨”的金融会计受课内容中感受到“灵动”的课堂体验,学习过程的创新感也将会潜意识影响学生择业创业的期望。面对教师一张嘴,低头看书本,抬头看黑板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多元化需求的互联网条件下,少数学生课堂难免变成手机“低头族”。动态电子教案,插播远程视频教学,演绎网络课程等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课堂视觉疲劳。对旧模式知识传达方式的改变,学生不仅乐于接受金融会计账簿式知识规范,更会感受到凡事创新价值的市场魅力。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学绩效评价机制

        有效解决教学绩效考核难题,对教师做好绩效管理和激励,才能够保证教学的创新活力。金融类知识的传授不单是课本知识究理,及时解析当下政策和金融个案,确能很好体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增强学生课程知识的获得感。相对于金融对数字计算结果和现象的解读,会计更重要的是逻辑,而金融会计的逻辑既要有金融学的“专”又要体现会计学的“精”,饱含当下社会经济信息的创意授课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前者的信息工作量大很多,但备课创新的智力含量与重复性课件讲解,创新价值计量无法估算,教学类创新有压力却没动力,教学科研评价绩效需要科学优化。一是推行教学方式的创意考评,二是对教学内容展开不定期理论考评,三是学生实训量化考评,做到教育者自评,受教者测评,管理者考评且不同课程体现不同量化权重,尽可能体现公平、创新,有为的评教科学机制[2]。

二 多元化会计意识扩展金融会计课程认识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创业成本低,工作时间灵活,营销方式多样,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金融会计教学内容也必须更多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创业需求。

(一)新角度演绎课程基本原理

         金融会计是按照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治理活动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对金融机构财务信息进行衡量、加工和传送的专业会计[3]。金融会计与企业会计基础知识大同小异,必须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不变的是会计原理,更新的是立足金融业角度释义原理,备份专题讲义很重要,但对于财经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通过“最临近的发展区”认知基本概念,从泛金融观讲授会计原理,其效果丝毫不亚于会计逻辑的演绎,譬如会计假定认知,纯定义思考,只是帮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若借助学生偏爱的手机游戏机制导入真实生活,金融会计账项是基于既定金融事项的记载,若不主体假定,就难定对象奖惩,若失去连续性假定,游戏就失去了追求的积分价值,没有分期假定,就没有盈亏定位,正是货币计量假定,才使得游戏者不断获得经济成就感,显然从日常存在的游戏体验角度认识金融会计假定,无疑从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决了“为什么”的困惑。又如资金按时计息的时间成本观构建,贷款生息伴随的坏账准备风险意识等专业内容,都可以触类旁通演绎,使学生达到“悟”的境界,教育创新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二)普惠金融会计教学观

         民族高校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特点,关注和探索不同类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给予因人而异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显得特别重要。相对于汉族生源居多的一般高校而言,民族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支撑教育的基础薄弱,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即便满腹现代金融会计理论的毕业生也多数奉行现实主义,直接回到家乡村镇就业创业,普惠金融会计观的教导比教条式会计规则灌输更具接近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定位。譬如讲解金融会计资产负债表,与其重点分析存贷款利率变动对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的影响,还不如立足原理发散思考,联想分析身边与利率关系密切的生活金融学,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利率的敏感意识,这一教学方案选择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改进很多。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对人理财素质现代化的塑造过程。伴随着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立,传统的“农、林、牧、渔”经营资产,已经越来越表现为与利率涨跌攸关的敏感性资产,如果没有强烈的资产理财素养,民族地区农民变市民的城镇化过程中,或许不单是影片《我不是药神》所反映的因病致贫问题,而是面临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富急速贬值困境。

三 打造多元化金融会计实践平台

         民族高校招生政策,少数民族的学生和汉族的学生是按比例分别招生。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着力于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得修3个创新学分,2个创业学分。金融会计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就职于传统金融机构或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众筹机构,既懂金融又懂会计的金融会计人才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更是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具有金融从业资格证书。既懂金融又懂会计的从业者,在面对不断创新涌现的金融新产品核算和审计时,能独立发表见解,较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回乡创业或从事公务员工作,拥有金融会计知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与精准帮扶工程方面,配置资源、调度资金方面能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兼具的“双创”型金融会计人才,学校不单是提供场地、资金,更要指导他们成立公司,自己经营,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4]。

          以银行贷款的拔备审核为例,它适用于一般会计准则的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相关规定,但从贷款的形成与特点、减值的职业判断等方面,银行贷款与一般企业贷款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征信充满了更大的复杂性,通过大量金融实务操作平台实训金融会计,那么学生就会对会计准则在金融领域的灵活运用深刻而直观。就金融会计专业课程而言,内容虽然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核算,但其理论定位比较单一,民族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会计人才,为学生打造多元化金融会计实习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是整合校内资源,打造线上平台,通过实验室购置诸如“众筹”或“P2P”等金融操作软件进行金融会计与商业运作过程模拟,二是构建线下平台,联系特约地区或单位,寒暑假规模化岗位实训,三是鼓励学生课下自主通过微信,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创业创新,并予以学分激励!

\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大学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30-831.
[2]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9-136.
[3]岳龙.银行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6.
[4]黄新敏.“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4):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