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PBL 与 CBL 结合教学法在老年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3:48: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老年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我院老年病科培训医师78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9名,采用PBL与CBL结合教学,对照组39名,予以传统授课方式。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组学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各项理论成绩和对照组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老年冠心病诊疗教学中可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CBL教学;老年冠心病

本文引用格式:周慧.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老年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9):122-123.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为内科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临床诊疗教学重点和难点。现在各种诊断技术在内科持续发展,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也得到革命式变化[1]。各种临床诊断指南变化较快,因此如何帮助医生快速掌握好冠心病发病机制和诊断规范十分重要。现主要选取2017年我院老年病科培训医师78名为研究对象,分析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老年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老年病科培训医师,78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9名,男20例,女19例,年龄21-25岁,平均(23±1)岁;观察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20-24岁,平均(22±1)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二)方法

         对照组学员采用常规教学,为学员讲解老年冠心病诊治方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冠心病发病原理和临床症状。观察组学员采用PBL与CBL结合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做好老年冠心病知识准备,同时多收集一些典型病例,并对收集到的病历进行编制和分析,查阅最新参考文献,制作课件。病例和课堂中体温的问题要提前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之后进行病例导入,以典型冠心病心绞痛为例导入教学,同时提出基础性问题:冠心病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中的各种问题。督促学员查阅冠心病各种资料,指导学员和病理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放射学知识进行结合。提出问题,将病例资料交给学生之后,从以上问题中提出多个思考题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解剖学知识、冠状动脉生理特征、心电图心肌缺血判定、冠心病发病机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教师主持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探讨问题得出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所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进行结合,突出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冠心病诊治方式。

\

 
(三)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内容依据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三大项,客观选择题、临床病例分析、简答题,总分为100分。对比学员对两种教学方式的评价,问卷由自己制作,内容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升程度、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78名学员医师为研究对象数据均输入至SPSS 24.0软件内,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对教学方式评价采用%的形式表示,最终以 检验;教学成绩采用(±s)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对比两组学员理论成绩


        观察组学员各项理论成绩和对照组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对比两组学员对两种教学方式的评价

         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三讨论

         PBL联合C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以病例为主导,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结合。此种教学方式将多个病例为基础,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实用,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2]。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单项授课为主,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此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主体地位[3]。研究中发现简答题之间两组学生得分差异较大,可知学生在相关知识获取上有较大差异。PBL教学为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此种课程模式中主要强调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进行提问-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全阶段教学。此种教学方式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可持续自我更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PBL和CBL教学为在PBL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重视病理导入,问题为基础,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广泛采用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临床技能。进行此种教学中,可有效弥补教学资料不足和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分析疑难病症。教学中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更为重视案例设计,促使学生自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断进行充分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表达,充分交流,不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教学成果。PBL和CBL联合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信息更为全面,同时学生思维方式也得到锻炼[4]。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仅可注意心血管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要分析特殊因素,多种病因之间的关系。此种知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员只有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才可得到。观察组学员各项理论成绩和对照组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PBL和CBL联合教学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此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认可,同时学生各种能力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PBL和CBL联合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准备和教学中要精心选择病例,设计问题,大量采用课件和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同时可提升学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锻炼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持续自我知识更新,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志,成革胜,张松林,等.PBL教学法在冠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5):799-802.
[2]王冬梅,荣季冬,赵然尊.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冠心病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15-17.
[3]黄明剑,潘朝锌,何新兵,等.PBL+CBL教学法结合互联网平台在PCI诊疗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9-11.
[4]吴志明,叶飞,谢渡江,等.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冠心病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52-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