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ESP 视角下提高航空服务英语教学效果的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3:31: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培养国际化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ESP教学理论在我国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航空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航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距职业标准有较大差距。本文从ESP视角入手,针对航空服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ESP;航空服务英语;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苏萌.ESP视角下提高航空服务英语教学效果的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29):192-193.

         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贸易往来还是文化科技交流都会用到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因此,社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对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强,又要具有一定经济贸易等专业知识。而培养这样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ESP教学。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意思是“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是相对于普通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来说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医学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博物馆英语、酒店管理英语、航空服务英语、建筑工程英语等都属于ESP的概念范围[1]。

        ESP的目标是,教授人们利用英语这一重要的语言工具学习专业知识,使得英语学习更具针对性,以实现更加明确的学术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英语必须进行专业化教学。因此,ESP教学将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中心是某专业的英语,是实现从基础英语能力向英语应用技能过渡的重要途径。根据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trevens的ESP理论研究,ESP课程有四个根本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交际需要等:

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

2.教学内容必须与特定方向的职业和学科有关。

3.教学重点是词汇、语法等与特定的职业和活动相对应。

4.必须与EGP(普通英语教学)有有效的衔接和鲜明的对照。

        但是,目前航空服务人员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毕业后与航空公司实际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影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师资的选配,实践教学的开展,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果[2]。

\

 
一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英语教学目标为:根据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为航空服务工作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并能够借助英语完成岗位职责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了解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航空服务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航空公司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一)参照行业标准

        航空服务行业有着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准则,其英语教学工作离不开这些行业标准的支撑,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更好地满足行业要求,使教学目标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例如,民航空乘岗位要求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广播航空活动的内容,能够用英语为乘客提供航空服务。针对这一行业标准,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并根据各国民情风俗了解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

(二)岗位要求分析

        按照航空服务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说,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航空乘客、机场安检、机票售票、空中货运等,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在未来可从事中层管理、机场地面服务、航空产品营销等。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必须达到以下的标准:能够独立利用英语交流来完成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查询航班信息和订退座、办理值机手续、协助旅客收运旅客行李、人身安检和行李安检等,熟练使用英语应对突发事件,并且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用英语进行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管理等酒店服务能力。因此,要把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让课程标准真正符合岗位需要。

(三)明确教学目标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既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清楚学习任务,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知道要成为合格的航空服务人员到底应达到何种语言水平,掌握包括哪些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机场服务、飞行前、飞行中和着陆后服务以及紧急情景处理事情的常用英语口语表达。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该能在工作场景中能够用英语与旅客或同事进行基本沟通;素质目标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工作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加快ESP模式师资队伍的培养

        ESP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英语功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语言知识绝对扎实,但专业知识相对欠缺。

       1.要多给教师提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清楚航空服务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深入航空公司、培训机构及国内外航校学术交流等方式,增强教师对航空理论的直观感受,帮助其更加地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2.教师们要下场实践,经常到航空公司、机场等,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了解航空服务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提升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参加航展就是非常好的途径。国际航展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航空服务业人员,ESP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全方位提高自己的ESP应用能力

        3.ESP教师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以期共同提高。英语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课教师能够结合本专业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等各方面给出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可专门成立航空英语专业的教研室,基础英语教师发挥优势,与航空理论教师相互学习和补充,形成分工明确、专业性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 改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ESP教学要体现出情景的真实性。航空服务专业需要在更多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施专业语言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扮演乘务员、旅客等角色,模拟真实情景用英语开展航空服务工作。

         2.交际教学法。ESP教学要体现出交际性。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运用语言,因此,要鼓励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去运用语言,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一方面要开展讲授式教学,另一方面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某项任务,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3.任务教学法。ESP教学法要体现任务性。任务教学法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有效结合,通过对具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对完成具体任务之中。任务教学法要求任务的选择要明确,任务的设置要合理有效,任务难度要适中[3]。

四 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教师考评


            高职院校航空服务英语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日常考核、期末考试、职业鉴定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评[4]。

(二)学生互评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应该在职业专业学习和考评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尤其是对于航空服务专业来说,课外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课堂教学更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快速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利于专业课程改革的进展[5]。

\

 
(三)企业参评

         作为用人单位来说,航空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但是,这个行业对学生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所以用人单位对航空服务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实际技能最有话语权。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适合这个行业,所以航空企业参与评选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鉴明.Peter Strevens的ESP理论对中国ESP教学的现实意义(摘要)[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63.
[2]高培新,邢琳琳,焦红卫,等.ESP航空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0):117-119.
[3]赵伟.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
[4]潘岩.航空服务专业“包干制”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76-77.
[5]卢春华,张超男,李静艳.高职航空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初探[J].校园英语,2015(08):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