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日语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数量庞大,特点突出的语群,而日语拟态词相对拟声词所占比例巨大,是日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难点。通过对最具权威的日语能力考试中N1和N2以及日语专业教材中拟声拟态词的调查发现从初级到高级阶段都以拟态词为主,且为多义拟态词,就此提出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其形态特点的含义,进而利用认知语义论的扩张机制讲解其各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其语义。
关键词:日语专业学习者;日语拟态词;形态;语义
本文引用格式:陈帅.以中国日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的日语拟态词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9,6(26):196-198.
任何语言中都含有模仿声音的词,汉语中称之为象声词,日语中称为拟声词,此类词汇由模仿声音而来,其习得程度相对容易。日语在含有相当数量拟声词的同时,还拥有表示感情,身体感觉,五感的拟态词,其数量,种类,特点都异常丰富,汉语中的此类词汇相对较少。加之日语拟态词是日本人独特的诉诸于感性的词汇,对外国学习者来说理解困难,其习得程度也相对较难。然而,日语能力考试N1和N2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中,拟态词几乎占到90%以上,日语专业教材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也以拟态词为主,虽然数量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系统完善的指导方法,学生多以机械式记忆为主,失去了学习拟态词的意义。
国内外对日语教育中拟声拟态词的教学研究一直在进行,且不断发展中。三上(2002)以日本市售的初级到高级的日语教材为基础,结合日语教育基本词汇以及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尝试选定了日语教育的基本拟声拟态词,并从与其接续词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统语考察和分类,三上认为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几乎没有进行指导的拟声拟态词在进入中高级以后频繁出现而导致学习者无所适从,所以提出应该从初级开始对拟声拟态词进行有效的指导。潘秋凤,马琼(2018)通过对260名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发现,相对于间接学习策略,学习者更多地使用直接学习策略,而中高级学习者相对于初级学习者的这一偏好更加明显。这一结果对指导学习者掌握拟声拟态词给予了有效的提示。欧阳健,洪蓓(2013)通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比起拟声词,学习者更偏向使用拟态词。同时为了更好地考察学习者拟声拟态词的使用情况,对学习者所使用的拟声拟态词从意义及句法上进行了分类,为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曲明月(2015)通过对《新编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考察,提出其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较少,意义分类解释模糊,词性用法单一,同义的拟声拟态词在形态,音韵上区别不详等问题,但未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通过考察日语能力考试和专业日语教材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尝试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解释多义拟态词的语义扩张机制以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日语能力考试中出现的拟态词
日语能力考试作为检测日语学习者日语水平的国际性考试,其历年过往试题中,每套试题的词汇考察题中都至少含有一题关于拟声拟态词的选择题。本文调查了2012年7月-2017年7月日语能力考试一级N1和二级N2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对于N1真题的个别年份未出现关于拟声拟态词的题目,所调查的年份的N2真题中全部出现关于拟声拟态词的选择题,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两题。其次,通过观察所出现的拟声拟态词,除了像「ご
ろごろ」「さらさら」包含拟声词的词义外,均为词义丰富的拟态词,即多义拟态词。另外,主要以「AっBり」「ABAB」型为主,出现频率最高的为「すっきり」(6次)「ぎっしり」(5次),其余以2次居多。
最后,在关于拟态词题目的选项中,偶尔会混有与拟态词形态相似,意义模糊的副词,甚至非真正的日语词汇。因此,如何分辨拟态词与其他词汇的不同,即准确把握拟态词的特点仍然是今后拟态词教学中的重点。另外,虽然每套试题中仅含有一题关于拟态词的选择题,但由于日语中拟态词数量众多,其出题潜力仍然不容小觑。
二 日语专业教材中出现的拟态词
在考察日语能力考试N1,N2中出现的拟态词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日语专业教材的基础日语教材对其中所出现的拟态词进行考察。之所以选取日语专业教材进行考察是因为现阶段不论日语专业教学中还是非日语专业教学中,几乎没有余力和时间开展拟声拟态词的专门教学,而日语专业的教学中相对有对其教学的机会,另外选取日语专业教材可以以此为契机了解到日语专业教材对拟声拟态词的导入程度和重视程度。因此,本文选取了《新编日语》(1~4册)中出现的拟态词进行分析。通过表2可以看出,《新编日语》(1~4册)中一共出现拟声拟态词131种,出现总次数为318次,其中,在四册中出现次数前三位的分别为「はっきり」(25),「そっくり」(15),「びっくり」(13),均为「AっBり」型,表2为在新编日语1~4册中出现次数4次以上的拟声拟态词。
从表2还可以看出,拟声拟态词多出现在第2册以后,尤其在第3册,第4册渐增明显;其次,居于前列的依然以「AっBり」型居多,其基本语义也以拟态语义为主;另外,在教材中出现的「ABAB」「Aっと」型的拟声拟态词同样以拟态词为主;因此,拟态词依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由于拟声词本身所占比重较小,世界各国语言中均含有拟声词,拟声词本身是模仿声音的词汇,各国语言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理解难度比拟态词小。所以,拟态词的教学应该引起更高的重视。
三 日语拟态词教学的探讨
从形态特点来看,「ABAB」「AっBり」「Aっと」既是日语能力考试,日语专业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型,又是中国日语学习者接触最多的类型。以此三种类型为基础,对其形态特点带来的意义进行讲解是理解其语义的第一步。例如,「にこにこ」与「にこっり」由于形态上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使其在语义分别为“笑眯眯”与“嫣然一笑”在形态上的不同成为语义判断的最大标准。此外还有「ふわふわ」「ふわっと」等。因此,对于此类在形态上相互对应的有对拟态词,首先理解其形态意义是更好掌握其意义的基础。
从语义特点来看,大多数拟态词都是多义词,对外国人学习者来说难度进一步增大。结合N1和N2中的出现特点,以及专业教材中的出现规律,在同时具备拟声以及拟态的含义时,首先理解具象含义的拟声的含义,进而延伸到拟态词的含义。对于只具备拟态含义的拟态词,则需要强调其基本含义,进而延伸到其他含义。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含义与其他含义的关系,比如,两含义具有的相通之处,或者两含义互为因果关系,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等。以「ごろごろ」为例,其拟声含义即最基本的含义是形容打雷的声音「雷がごろごろ鳴る」(雷声隆隆),在拟声含义中进而延伸到「おなかがごろごろなる」(肚子咕噜咕噜叫),从拟声含义过度到拟态含义的第一个含义为「大きな材木をごろごろ転がす」(叽里咕噜地滚动大木头)即有重量的固体被牵引滚动的样子;继而引申为「日曜には家でごろごろしている」(周日在家闲呆着)即无所事事的样子。看似毫无关系的每个语义,实则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此关联性即语义扩张的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在多义拟态词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借鉴认知语义论的语义扩张机制来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每个语义之间的关系,进而更有效率的掌握多义拟态词的语义,而不是逐个记忆。由于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所出现的拟声拟态词数量仍然有限,因此这种归纳总结其关联性的教学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四小结
日语拟态词既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又是不可避免的教学点。但在现阶段我国以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此次通过对N1和N2中以及《新编日语1~4册》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调查,发现即使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拟态词所占比例极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多义拟态词增多,学习者的负担加重,亟待探寻出拟态词教学的好方法。本文通过对个例的说明,认为首先可以利用拟态词本身的形态意义作为理解其语义的基础,进而利用认知语义论的语义扩张机制来了解多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其语义。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洪蓓.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使用情况考察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2):62-68.
[2]潘秋凤,马琼.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拟声拟态词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外语研究,2018,35(02):60-64.
[3]王婉莹.大学专业与非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01):33-38.
[4]曲明月.《新编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考察[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283-284.
[5]周平,陈小芬编.新编日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6]陈帅.現代日本語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意味拡張[D].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博士論文.2015
[7]陈帅.感覚心理を表すオノマトペの多義性とその動機づけに関する考察[C].日本認知言語学会論文集.2014.14
[8]三上京子.日本語オノマトペの指導に関する研究[J].日本語教育研究方法会誌.200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