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提升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本科教学质量,体现“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主动性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手段的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结论通过问卷调查,提示教师重视学生的主观态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和即时性更新,并且推广应用先进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调查问卷;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彭雁飞,等.探讨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26):47-48,56.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及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研究的前沿学科。在中医院校中,生物化学课程的课时相对西医院校偏少,其知识点繁多且内容枯燥,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欠扎实,因此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重重[1]。为提高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本科教学的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主动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技术手段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一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是教学改革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手段,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对象对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本次调查是以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2017级中医学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为对象,学生均已学习过生物化学课程。
二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其中中医专业116份,康复治疗专业103份,结果如下。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这一部分调查了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观态度和认知,包括是否对该课程感兴趣,是否认为该课程对专业培养和职业生涯有所帮助,是否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等(见表1)。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出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并且认可生物化学知识对其专业和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同学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了困难,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学习行为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其核心主张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减少传统授课模式所占比例。很多教育研究者对此提出自身见解,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开展“问题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2,3]。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主动向教师提问的情况等进行了调查(见表2)。表明能够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有近1/4的学生从不预习,只有半数学生会在课后进行及时总结和梳理,对不懂问题进行主动提问的人数较少,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仅仅将学好生物化学课程停留在主观意向上,尚未积极地付诸行动。
(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知识点繁多且分散是生物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体系完整性和更新即时性的看法,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92.7%)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了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近9成的学生(88.6%)表示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体现出的相互联系观点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可以相互印证。
生物化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很多前沿性的知识和热点都无法在教材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在调查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认可目前教材的更新速度,而大多数学生希望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认为教师有必要提供包括视频、公开课和文献在内的网络学习资源(见表3)。说明学生对于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着较大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评价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更新、新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对学生认可的授课模式的调查分析表明,47.2%的学生选择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40.8%的学生选择教师讲授为主加上小组讨论的方式,只有11.9%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与此相对应,76.7%的学生赞成做大量的课下练习,更有67%的学生认为常态化的小测验是学好课程内容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能转变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教师主讲、以练促学的学习模式上。
教学软件的应用也给传统教学提供了新契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推广教学软件雨课堂的使用,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雨课堂的使用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很有帮助,93%的被调查者支持推广雨课堂的使用,并支持授课教师通过雨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三 改革策略
(一)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4],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报有积极态度,并能够正确认识到所学知识对专业培养和职业生涯的作用,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困难,很有可能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形成激励,并经常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学生有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在开设生物化学课程之前,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和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以构建起扎实稳固的知识体系。
(二)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5]。其精髓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监控,建立学生学习状态的实时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6],如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问题,由任课教师给予回答和解释,同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完成作业的质量进行总结和反馈,要求学生就反馈的内容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强化知识体系构建,推进知识更新
以往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是按照章节的内容以各章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知识点繁多且分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对生物化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按照知识框架的逻辑关系搭建起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授糖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从糖分子的概念、结构,思考糖的性质和功能,进而给出糖代谢的方式,以及代谢紊乱引起哪些临床的疾病,打破固有的章节分布,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在知识的更新方面,教师可根据所讲课程内容的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比如在讲核酸化学时,对于教材中未提及但近些年被广为关注的非编码RNA进行简单介绍。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关注科研关注前沿,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和科研活动,真正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结合。
(四)利用网络资源,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
与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课时较少,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自主时间有限,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摆在中医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成为可能,通过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如网络公开课、慕课和动画视频等,使其随时进入学习平台,增加碎片时间的利用度,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7]。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提示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加强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和即时性更新,并且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从而全面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花英,张学礼,金国琴,等.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体会[J].生命的化学,2017,37(06):1071-1075.
[2]宗西翠,方彭华.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04):616-618.
[3]张捷平,王一铮,黄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院校“生物化学”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68-69.
[4]王兰,罗勇,魏文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16-17.
[5]翁美芝,舒青龙,郑里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亚太教育,2016(28):98-99.
[6]牛蓓,任娟,符佳,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使用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00-201.
[7]张丹,杨滢,夏俊,等.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9):2320-23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