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0 13:08: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介绍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模式探索的背景和河池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河池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及发展对策,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统计人才。首先,积极开拓实习基地涉及的领域;其次,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和期限;再次,充分做好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科学评定实习成绩。这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发展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冯淑慧,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103-105.

一 引言

         应用统计学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具备数学与统计素养,系统掌握统计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熟练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调查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数据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统计学培养的人才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应用统计专业,专业实习的开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应用统计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研究应用统计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转型发展恰是顺应了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形势。

         河池学院是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在统计学专业学生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十分重视,曾多次派遣专业老师去开设有统计专业较早的院校考察学习,不断探索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与实习模式的改革,为河池以及周边区域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优秀的统计学专业人才。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应用统计专业人才的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需求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实习应如何转型发展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呢?在新形势下,如何根据河池学院实际情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对应用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实习?这都成为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政策,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的原则,遵循“从出口往回找”、“问题倒逼”的思路,对应用统计专业人才实习现状探索和反思,从实习的基地建设、时间安排、前期准备、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完善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环节培养模式,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合理设置实习内容,扎实专业基础,拓宽实习面,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统计人才。

\

 
二 实习模式的现状与面临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河池学院数统学院统计专业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河池地区的统计局为主,包括宜州区统计局、金城江区统计局、环江县统计局、罗城县统计局等实习基地。2017年新增加了广西统计局广西区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平南调查队两个实习基地。河池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收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因此,目前仅有一届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对2014级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类型进行统计,发现有44.44%(20人,全班共45人)的学生是到统计局进行实习。然而,学生去统计局实习面临许多问题,一方面统计局的工作以统计核算为主,但是许多院校对应用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再是以统计核算为主要内容,因此出现实习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另一方面,统计局的许多统计数据出于保密,实习生通常接触不到,无法给提供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二)实习时间的安排

        河池学院数统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由学校统一规定安排,第一届2014级学生安排在第七学期,第二届2015级学生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长度均为12周。对实习学期安排方式的调查发现高校老师之间、实习生之间对实习学期的安排各抒己见,没有达成一致。安排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实习各有优势,安排在第7学期有利于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从实践中学习和发现不足,有机会在接下来的第8个学期中改进和提高以及明确自己就业方向,但是由于有同学考研或考公务员等会出现与实习冲突的现象,影响了实习质量。安排在第8学期则有利于学生在第7学期集中时间把毕业论文完成,也有利于考研或考公等同学备考,但是存在安排在第8学期即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一方面面临找工作,一方面面临着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毕业生材料的填写和上交等问题,在外实习的学生不方便完成。鉴于此,应用统计学专业主管实习的领导小组可根据专业实习特点、实习生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习时间的安排方式进行应用统计专业实习。

(三)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也是如此。当前,河池学院数统学院对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本情况等。这些准备工作都让学生对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可能存在忽略了学生实习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且由于是校内老师对实习单位和工作内容的介绍,大部分老师没有切身经历,所以可能会出现对实习单位和工作内容介绍得较为简洁的情况,学生难以提前做出充分的准备,影响后期实习的成效和质量。

(四)实习成绩的评定情况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是促进实习生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实习生实习工
作成效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重视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评价。河池学院数统学院自第一届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以来就响应学校的号召,利用实习系统,让实习生自实习开始至实习结束进行系统签到,撰写周报、月报以及实习总结,另外,还可以随时在系统上撰写实习中存在的疑惑或困难。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可以根据系统的签到情况以及学生撰写的关于实习情况的报告和总结内容,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做出评定。这一实习系统的使用,打破的地域的局限,方便了校内外指导老师动态的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过程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极大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实习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终结性的评定,对各个阶段实习状况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这种评定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因素或掺杂了评价者的个人情感,导致评定太简化、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打消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 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对策

         为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实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河池学院作为案例,通过深入调查河池学院本科应用统计专业实习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存在的问题在其它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本科应用统计专业的实习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有关院校主管应用统计专业实习的部门提供一种思路或启发。

(一)积极开拓实习基地涉及的领域

        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可以从事调查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而当今时代数据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各行各业。通过对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期望参加专业实习的单位类别的调查可知选择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公司这一选项的人数最多(占40%),其次是选择金融部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占30%),再次是政府部门(统计局等()占27.78%),最少人选的是其他(占2.5%),可见,对于应用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传统的统计局等政府部门作为实习单位之外,更受青睐的是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公司,以及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且这些单位可以通过案例研究、项目实践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获得应用的体验。因此,管理应用统计专业实习的部门应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在原有统计局基地的基础上,争取与一些数据分析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开展实习合作。

(二)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和期限

        基于当前实习学期安排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实习各有优势,进一步对实习学期的安排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选择第7学期、第8学期、第5学期和第6学期相结合进行实习所占的百分比均为12.5%,选择第6学期和第7学期相结合的占比为17.5%,然而选择第7学期和第8学期相结合的占比最高为40%,从数据可以看出,第7学期与第8学期相结合的实习安排,也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可以考虑第7学期和第8学期相结合开展实习,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避免学生考研、考公、写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冲突。确定好实习时间之后,时间长度的设定也只管重要,目前,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长为12周,然而,通过调查50%的学生认为实习的时长为一学期更为合理,这部分的调查者认为时间延长后,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实践学习中进行改进。因此,建议将应用统计学专业实习时间延长至一学期,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

(三)充分做好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可以很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主动性、预见性,遇事不慌不乱且出现问题较少,反之,若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认真、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实习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还会给实习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了更好的开展实习,首先,要增强实习生的准备意思,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做好准备,做好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转换。其次,相比于校内教师,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拥有切身的行业工作经历,因此,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前通过请实习单位到学校进行宣讲或者学生到实习单位考察并见习的方式,更深入和充分认识与实习相关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实习单位的建议或要求进行准备,从而为专业实习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四)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科学评定实习成绩

       为了避免实习成绩存在的主观因素或掺杂了评价者的个人情感,导致评定太简化、不科学、不全面等问题。应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促进实习成绩评定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首先,在评定人员方面,应该多元化,将高校带队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实习领导小组、实习生自评、实习生互评等个角色的评定结果通过加权等方法综合起来,得到一个最终的实习成绩。其次,在评定方法方面,通过调查可知77.5%的学生希望采用量表法,即具体细化每项实习内容给予打分,而不是简单的给一个等级成绩,因此,应该在实习前制定好实习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可采用量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评定的标准,有助于提升实习的成效和质量。

三小结

        总的来说,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在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不全相同,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对策研究在短期内仍备受关注,因此,要实现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统计人才的目标,促进应用统计专业实习的转型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应用统计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各高校自身的优势和专业资源的潜力,探讨和制定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应用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专业实习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统计专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统计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04):105-107.
[2]赵建强,李苏北.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4,32(02):19-21.
[3]高凤伟,武以敏,李壮壮.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统计专业实习模式实践与探索——以宿州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429+234.
[4]魏岳嵩.地方高校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6):74-77.
[5]刘贤庆.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才智,2016,(29):178.
[6]封艳红.大数据背景下师范类院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1):12-13.
[7]仲寅生.研究统计学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改革要点[J].中国培训,2017,(02):124-125.
[8]苏理云,高红霞,胡爱平,等.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9):32-42.
[9]张学新.与大数据公司开展统计学专业实习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7(12):47-49+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