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新时代下高校班级凝聚力的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0 11:35: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学生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点。而班级管理的关键点即为凝聚力的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的核心特征就是拥有高度的班级凝聚力。凝聚力关系着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关系着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和谐班级的构建,关系着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班级的凝聚力进行增强,以更好的推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班级;凝聚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钰莹.浅谈新时代下高校班级凝聚力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28):181-183.

        增强班级凝聚力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简单。在凝聚力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班级事务关心少、班级荣誉感不强、班集体互动参与度不高等。

一主要原因

(一)学校方面:学分制的影响


         大学的合班上课方式使学生的流动性变大,同时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活动、学习变得利益化、自我化。大学生为了追求学分或者自我喜好,进而选择不同的课程。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其主观志向有相当大的差异,表象差异即为生活方式有极大的区别,时间安排也各项径庭。同班同学在一起上课、生活的时间少之又少,班级活动难以组织管理,使学生缺乏班集体意识,淡化了集体观念。

(二)学生方面:大学生的快餐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接触科技信息最前沿技术的大学生,能及时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加之缺少束缚与管理督促。极度容易沉浸在自我快活的快餐生活中,难以融入集体活动中。

1.信息快餐化的影响

        目前,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疯涨,学生获得非官方的信息途径越来越多,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同时快餐式的新闻、八卦等信息使得大学生养成了无法深入思考,潜意识拒绝长时间学习的懒惰学习习惯。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他们缺乏对社会事件的主观判断能力,一定程度上是跟随自媒体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出现一部分大学生过分的崇洋媚外、误解党的方针政策、过分夸大贪腐现象、贫富差距等错误思想。进而对“浪费时间、感情”的班集体活动逐渐丧失了兴趣。

\

 
2.生活方式快餐化的影响

         随着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变得悠然自得,缺少生活用品可以在一系列电商平台中购买,吃饭可以叫外卖,大到人生大事、小道鸡毛蒜皮都可以通过网购的方式解决。逛商场、去食堂反而成为了一种浪费时间的生活方式。同时,手游、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消遣及社交手段,他们宁愿三五成群,在线上谈天说地,也不喜欢在聚会上多说一句话。于是,现在一伙年轻人面无表情的坐在一起,却在手机上互发表情的现象喜闻乐见。在此基础上,班级建设、团建活动更成为一了大学生的“负担”。

(三)辅导员方面:单一的应对方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辅导员能说出建设班级凝聚力四步走:其一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二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三是确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四是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常常会忽略新事物、新思想、新学生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忽视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而我们的管理方法也应该随之改进。在日新月异的大信息时代中,应该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凝聚力建设之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目的。

二 解决方法谈论

          我们需要在主旨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变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

(一)线上工作支持——新媒体的应用

1.建立班级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班级圈”管理

         在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影响下,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网络社交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网络小说、网络游戏都会导致很多大学生沉迷手机、网络。虚拟网络生活空间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沟通交流、娱乐消遣、学习研究。对此现象,我们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其不可或缺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渗透到一些列新媒体平台、游戏平台,以之为媒介,实现高效的班级建设。

         例如建立微信圈,可以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大大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参与度;开设班级论坛,可以促进师生交流、班级甚至学院建设。问题类帖子的交流互动可以是学习经验、生涯规划经验有效的传播。情感类贴的交流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帮扶,增强特殊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等;建立班级公众号或者班级网页,定期发布一系列推文,班级建设类、规章制度类、或者每日作业等等,增加学生归属感,让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公众号的建设当中,同时以其为载体,设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可以做到类似游戏的赏罚体制,让学生在玩乐体验中成长。

         近些年,新型的网络思政、网络育人的一站式网络应用平台——“易班”,可以实现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进行体统的管理,可以实现发布通知、上传文件、组织活动(活动报名)、发起投票等,还可以在后台查看信息是否被学生查看的情况、反馈的情况,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并且通过平台进行实名认证,可以建立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点对点教育。

2.大数据分析

        在各媒介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心理情况、课堂表现、奖惩记录、考证情况、实习实践情况、志愿服务情况、素质拓展情况等都录入到信息库内。对学生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了解。班级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仅将学生的信息整齐划一,便于管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学生个人状况实现及时分析、动态管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和精准就业推荐等。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开设网上兴趣小组,根据学生自身爱好特点加入不同的学习小组,在网上交流、发言,更加有利于线下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线下工作支持

       线上平台活动需要线下活动的支持配合,才能完整的实现班级凝聚力的建设,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线下活动的组织和有效的实施需要线上活动的铺垫,大数据分析提供的有效策略。

1.多样化的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模式

         定期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和活动形式,并制定班级凝聚力实施方案,以此形成惯例,在以后的每一学期,都以此模式为借鉴逐步开展。现以新生第一学期为例,整个学期分为4个月,并分4个阶段也就是4个主题进行实施。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方案目标:由于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新生刚进入大学时会在很多方面感到不适应,更容易迷茫,更容易失去方向,在开学伊始给新生们召开入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梦开始的地方为他们解除困惑、指明方向,可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更快的融入班集体。

         具体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规范,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更远大的理想,从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为他们埋下“理想信念”的种子,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真正人生价值;对学生进行校史校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母校荣誉感,归属感,更加积极快速的融入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介绍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而且还能带领学生更快的走上正确的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日常的安全知识落实到个人,将隐患杜绝于源头。

\

 
(2)“破冰”活动

       活动目标:初步建立人际关系,消除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增加彼此的信任;同时通过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具体内容:“猜猜我是谁”——1)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按姓氏从A开始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家乡、爱好等,姓名要讲出由来或是用有趣的方式讲解自己的姓名。2)全部介绍完后,由一名同学制定另一名同学叫出他的名字,若名字不正确要到圈里表演节目,被点名同学继续指定下一名同学。

(3)心理主题教育主题班会

      方案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高校不容忽视的工作,多出现在开学一段时间之后,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视频、案例、小游戏等为同学们解决心理隐藏的问题,也能够促进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具体内容:1)通过小游戏引出主题:“传悄悄话”——分为两组,每组6名同学,需要在3分钟之内完成游戏。心理委员发出指令,即完整且有趣的一句话,传给第一名人,其余同学带好耳机,耳机里音乐声音调大以至于不能被听到对方讲话,第一名同学将话传给第二名同学,可以带肢体语言,第二名同学摘下耳机再将听到的传给下一名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同学将最后所听到的话进行复述,与原话对比,重复性高的一队获胜。2)播放视频案例讲解目前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3)小组讨论:“倾听你的心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近期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之间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分享学习方法并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班级评比活动

        方案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可增强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团队默契,还可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具体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开展活动。可从不同角度选材,例如微视频,话剧,辩论会等。

2.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位一体主要是由班级、班级学生干部以及班级成员三个层面来进行一体式的管理模式。

(1)班级层面

         树立共同的班级目标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前提和动力。这也使班级长期稳定的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转体制中,使其得到班级全体学生的高度认同,这也无形中为学生们制定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有明确的班规班纪,班级管理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要完善。从班级建立之初也就是新生刚刚入校开始,就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如果把班级目标比作火车头,班级管理制度就火车身,而班级宿舍制度就是火车轨道,只有从宿舍单元有完善的流畅的运作机制,火车整体才不会脱轨,一步步实现和达成班级共同目标,才能帮助班级全体成员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

(2)班级学生干部层面

         一个班级组成一支优秀的班委会是开展工作的前提。班级学生干部是链接班级成员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其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老师工作的开展程度和班级成员的接受程度。班干部领导能力强,做事认真负责,有很好的服务意识,不但会得到班级成员的信任和高度认可,以及在班级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也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另外,班委会要形成核心力量,然后分工明确,将整个班级从不同方向支撑起来。作为一个小集体要有团结精神,除了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还要协助其他成员完成相关工作。只有核心力量团结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班级成员,也能够协调好班级内部出现的矛盾冲突;以班委为中心经常性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将同学们团结在一起,与同学们融洽相处,才能将整体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一起努力建设优良学风班。

(3)班级成员层面

       班级成员之间要彼此信任,做彼此的倾听者,能经常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交流比文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你愿意了解我,同时我也愿意走进你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信任。

        另外,处理好宿舍关系也是班级成员之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影响着班级全体同学每天的心情、生活状态,甚至心理健康。了解室友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凡事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包容理解,不搞小团体小派别,互帮互助。

三 总结

         总之,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管理环境下,学生工作者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思维模式,要在经典的模式基础上加以创新,学生也同样要具有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高校班级凝聚力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关键。为建设优良校风、班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玲.高校辅导员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J].科学展望,2015(35):274.
[2]刘金哲.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探析[J].高教学刊,2018(2):147-149.
[3]皇甫彩虹.浅谈高校班级基层建设中学生骨干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24-225.
[4]赵萍.增强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3):135-136.
[5]韩志鹏.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5(10):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