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志愿者参与动机、自我效能、共情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5:25: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志愿者参与动机、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的关系。方法利用参与动机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共情性关心量表对212名志愿者进行调查(男性118名,女性94名),其年龄在18岁以上,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否独生、不同学历与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年龄在参与动机与自我效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我效能、共情性关心与志愿者参与动机呈正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感强,有更强共情性关心的志愿者有更强的参与动机。

关键词:志愿者;参与动机;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

本文引用格式:王小宇,等.志愿者参与动机、自我效能、共情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9,6(21):226-229.

A Survey of Volunteer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WANG Xiao-yu,WANG Xiao-yi,CHEN Xiao,CHEN Fang

(College of Psychology,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Hebei)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self-efficacy and empathy.Method A total of 212 volunteers(118 males and 94 females)aged over 18 years old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otivation Scale,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Empathy Care Scale.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empathy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P<0.001);ag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elf-efficacy(P<0.001);self-efficacy and empath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olunteers’participation motivation.Conclusion Volunteer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stronger empathy had stronger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Key words:Volunteer;P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elf-efficacy;Empathy

一 引言

        随着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大型体育赛事和大事件的报道,“志愿者”一词渐渐引起民众的关注,“志愿热”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当前我国的志愿组织管理和相关体制还不完善,志愿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分配和选用等还不完善,因此,如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志愿服务需求和发展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组织和人员,并能根据志愿者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是当前我国志愿行业所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志愿者参与动机、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与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从而为提高志愿者心理素质、服务水平等提供建议,为我国志愿服务行业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持,进而改善和提高志愿者工作环境,为其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

 
二 资料(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包括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志愿者共212人(大学生:117人,55.2%;非大学生:95人,44.8%)。其中男性118人(55.7%),女性94人(44.3%)。年龄在18周岁以上、问卷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编人口学问卷,参与者根据是否为大学生回答相应问题(答案为“是”者,回答年级、是否班干等;答案为“否”者,回答月收入、参加工作时长、婚否等);第二部分为参与动机问卷;第三部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第四部分为共情性关心量表。

(二)研究工具

      1.《志愿者活动参与动机调查问卷》:该问卷共27题,5个维度,采用七点计分,有良好的信效度(内
部一致性信系数在0.70到0.91之间,重测信度为0.56到0.73)。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GSES为单维量表,由10个自评项目构成,统计总量表分,各项目均为1-4级评分。中文版GSE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共情性关心分量表》:该量表源自Davis编制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IRI共28题,4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是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中文版的一个分量表。共7题,其中2、5、6题为反向计分。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 结果

(一)独生与非独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生和非独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是否独生与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有显著性差异,且独生志愿者较非独生志愿者在三者得分高。

(二)不同学历志愿者与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本科以上和以下的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


        由表2可见,不同学历与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有显著性差异,且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志愿者较本科以下的志愿者在三者得分高。

(三)不同年龄段志愿者与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的差异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参与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年龄在参与动机与自我效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共情性关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相关

        由表4可知,自我效能、共情性关心与志愿者参与动机呈正相关。

\

 
(五)满意度调查

        据统计,受调查者中对选拔和招募持积极态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22.2%,对培训持积极态度的27.8%,对岗位工作持积极态度的占52.4%,对工作环境持积极态度的占55.7%,对自我评价持积极态度的占56.1%。

四讨论

        志愿者(Volunteer),又称“义工”“志工”[2]。联合国将其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1]。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将其定义为“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并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参与动机简单来说就是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理由或目的。相比国外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厚基础,我国志愿组织和服务事业起步相对较晚,社会公众缺乏充分认识,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本身已经难能可贵,而动机是怎样并不重要。在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己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一部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志愿服务以大众化、日常化为发展模式,让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参与动机对于其发展十分重要[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4]。它体现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5]。志愿者满意度是指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感知和期望间的差值。通过对志愿者满意度的调查,组织者或管理者可以发现志愿者在赛事组织、管理工作中尚未满意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有关机构曾统计,2016年我国志愿者共计13480万人,占人口的9.75%。这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逐步增加。截至2016年底,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4.2亿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为11.93小时。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志愿发展迅速,志愿者人数和志愿组织数量激增,这满足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大型活动的需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在组织建设、激励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显示,我国志愿服务存在较为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调查还发现,志愿服务行业规范问题比较突出,违规使用志愿者等问题时有发生。有受访者表示,有的公司打着志愿者的旗号征招廉价劳动力。也有从事志愿服务多年的受访者表示,有些组织活动是以志愿服务、慈善为名,实际上是为了个人或团体利益。对于上述现状,政府、社会等应对志愿服务行业发展、行业规范等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本研究表明,是否独生与志愿者参与动机等差异显著。这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要照顾兄弟姐妹,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因此更有参与意愿,更多地表现出共情和关心等;而独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专有照顾,在为他人考虑方面略有欠缺。

         不同学历志愿者在参与动机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高学历志愿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更高的素质及追求,因此更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段与志愿者参与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且35岁以下志愿者得分高于35岁以上志愿者。这可能由于35岁以下的志愿者有更高的追求,需要参加更多的活动丰富经历,也更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35岁以上志愿者思想等日趋成熟,心态更为平稳,已从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而动机较为平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自我效能感、共情性关心与志愿者参与动机呈正相关,这说明自我效能感高即认为自己能成功做成某事的预判能力越强,越能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同样,共情性关心能力越强,越能为他人考虑,其参与动机越强。

         此外,本研究还选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进一步对志愿者选拔、培训、工作条件、待遇等等方面的主观满意度进行分析。调查表明,受调查者对选拔和招募、培训的满意度不到三分之一,这可能体现出志愿组织及大型活动在活动初期对人员选拔、培训等事项不够重视,今后应重点关注。

        由于研究群体较为特殊,加之时间经费有限,本研究只调查了212人,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导致统计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完善分析方法,提高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张臣曦.奥运会志愿者调查——基于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志愿者主观满意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
[3]王娟.参与动机视角下网络草根组织志愿者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王德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述评[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5):98-101.
[5]金引丽,桂守才.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