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5:58: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社会呼唤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备受人们的青睐。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我国小学信息化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小学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一旦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使用效率和教学实效不高,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管理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刘素忠.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0):217-218.

        为了真正实现教育部提出的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应用教学”的要求,通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应用,能够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从而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CD-ROM光盘、电子邮件、学科主题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学科主题网站、师生网络交流平台等。本文所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特指小学阶段的,主要包括小学教学软件、网络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库三大类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是一种以专题知识为主的建设和应用平台;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平台。因此,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载体的缺陷,成为信息化时代小学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支撑平台。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在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文字、推行、声音、动画视频、模拟的三维景象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原理等以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提高学习效率。②丰富和拓展课堂知识,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综合文字教材、教学网站、数字化资源等,能够提供海量的知识信息。③有助于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已有的标准化素材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再加上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宿舍、图书馆甚至学校的休闲凉亭都覆盖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信息获取方便、快捷,无线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等现代技术设备的普及运用方便学生登录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实现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程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及时快速的维护。由此可知,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可行性。

\

 
三 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策略

        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需要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现阶段,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在于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育观念过于陈旧、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较为低下、缺乏良好的平台、硬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等。这就需要加强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资源整合

          首先,力求新建平台做到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并且在功能上有所超越,和各校已有的资源平台之间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大力支持学生在线学习,让他们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针对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学习设备的普及,努力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与应用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到师生好用、乐用与想用。其次,除了要考虑共建共享的需要,各小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来迁移原有的资源。学校教师要认真领会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结合该学科新课程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第三,优势互补,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必须建立在全面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特征的基础,从多个维度入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将资料阅读、视频学习、提问练习、作业评估等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各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构建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1]。

(二)高效利用

         影响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多方面的,如良好的资源环境、对教师的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等。要实现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建设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这是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前提和基础。如开发符合学校发展的学科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仅仅依靠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使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以提高良好的学习效率。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如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资源[2]。

(三)科学管理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是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保证。倘若学校现有资源库中的信息更新慢,与现实课堂教学相脱节,既不能激发师生的兴趣,也无法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功能。这就需要学校在分析各学科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的资源管理体系,以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普及和完善。由校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与教研室以及网管中心组成的,共同负责教学资源的审核与考评;以教务处牵头、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管理小组,定期维护和更新数字化教学资源;由一线骨干教师、程序开发人员、美术设计人员、网站维护人员、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等组成的开发组,共同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征集和开发。这些小组各司其职,并实行考核机制,把课件、案例、电子教案、论文等纳入考核内容,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体系。

(四)监督使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到教研、教学、服务、管理等领域。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完善监督制度,能够及时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如全程检测和控制教师培训的情况,能够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又如构建嵌入网络交流平台,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提供实时、有效的人际交互体验,帮助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作业瓶盖并实施个性化的辅导。而家长也能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档案”,及时了解、把握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过程性学习的监督和管理[3]。

四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育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发挥着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应该体现教育性的特点,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②科学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必须保证科学性,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充分满足学生的知识获取需求。③技术性的原则。操作的简单性,这是包括使用者、资源开发者、还是维护者,都要求页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④遵循艺术性的原则。页面的设计、管理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主体突出,避免被其它信息干扰,以保证资源的应用效果。

\

 
五 结语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之路任重而道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教育专家、教学设计者、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具体落实到位,开发出更实用、优良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总的应用,进而推动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然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并不会随着本文写作的结束而停止,而是将继续探索与学习推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瞿堃,钟晓燕,主编.教育信息化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唐娜,邓亚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与建设策略探研[J].无线互联科技,2012(9):219.
[3]张晓东.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7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