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阐述了新形势之下,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当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认为这是未来职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就“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在研究中指出要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过程当中去,希望能够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引用格式:周逖.新形势下“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11-12.
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也是未来高级职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中职生在当前的就业竞争当中并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并为中职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在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为其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水平。
一 新形势下“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未来职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职业人才自身的发展来看,既然选择了职业发展道路,就应该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而从职业发展道路来看,任何一种职业发展道路都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任何一个专业的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想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内的成功者、在技术上走在专业的前列,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技能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这与“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中职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一个终身职业思想,用这种思想来激励和提高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工匠精神”是一种指导和精神激励,让中职生能够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而职业生涯规划是规划中职生职业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既然“工匠精神”与中职生职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就需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中职生不断发展和提高[1]。
(二)未来职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精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低层次的技术人才社会需求将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另外,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事业单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发展来看,虽然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旺盛的趋势,但是这种需求主要集中在优秀的职业人才上,对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低层次的职业教育,相对于高职教育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等方面并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能够顺利就业,其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况且,现在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也开始重视其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与发展,这进一步增加了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和压力。而工匠精神则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技术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围绕职业能路、技术能力和职业精神等要素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中职生在学习和就业中不断的成长和提高。更好的满足未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
(一)要将“爱岗敬业”作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前提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人在一种行业技术当中浸淫数十年,在技术水平等方面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准,在一个岗位上可能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才能达成的目标。村嶋孟将煮饭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煮出了无与伦比的米饭,他是如何成就自己的技艺的,毫无疑问是几十年的坚持,如何才能坚持下来,其秘诀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果说一个人不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个职业,很难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而现在,很多中职生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并非是热爱、喜欢这个职业,而是因为这个职业比较好就业,其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多毕业生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选择了对口职业,但是却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收入少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放弃了在这一行业内就业,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为其制定了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无法坚持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其很难在这一行业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教育中职生选择自己真正喜爱的行业,并向他们说明只有在这个行业当中坚持下去,真正的了解坚持与努力的意义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此外,单纯的热爱自己的所在的行业与岗位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尊重这一行业,增强自己的职业责任,认真对待岗位工作当中的每一项工作,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岗位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作为中职生来说,在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应该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所学的专业上,真正的热爱和尊重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要求未来的就业岗位有一个科学的、深入的认识[2]。
(二)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毅力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技艺”,这里的“技艺”并不是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站在中职生的角度来讲,对于某一专业内的技术水平的追求是不能停止其脚步的,如果说对于某个专业的某种技术已经失去了追求的目标,那么在这一专业内的就业领域之内,是很难取得一翻成就的。比如说会计专业的中职生,如果说是其对于会计职业的追求停留在上岗证上,而对于中、高级注册会计师等并没有什么追求的情况下,这既不符合“工匠精神”的要求,也很难在会计工作岗位上作出一番成绩,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于中职会计毕业生来说,如果没有这种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断的发展前进,很可能一被子只是会计领域的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而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才。所以,要想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当中,就必须让中职生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毅力。在职业能力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将其职业技能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进行设计。
(三)将“专注”融入与职业发展过程中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某种技艺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耐心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崎岖和挫折,也可能经历其它行业和工作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专注的人才能排除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才能耐心的等待自己的成长与提高。对于中职生来说,一旦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以后,就应该朝着这一目标不断的前进,关键要让中职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只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在面对职业发展挫折的时候能够不动摇,并能始终保持自己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中职院校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制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就业发展方向,并以实际成功的案例进行说明,逐渐的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发展信心,并能真正的在发展提高当中做到“专注”。
(四)要将“创新”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虽然,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基本技术、技能教育,在教学当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不是创新,但这并不代表对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实际上,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中职生来说重视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说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习知识之余进行大胆的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养成一种不同思考方式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让其在学习和工作当中能够积极的其思考和创新。
三 构建“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机制
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并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融合“工匠精神”,以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一,深化中职教育改革,这是解决“工匠精神”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问题的关键,在改革当中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将“工匠精神”作为现代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使之能够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第二,重拾“师徒制”的教育传统,师徒制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相对于现代教育,教授的内容更加全面,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从实践当中得出的,更加符合应用技能教育的发展需要,师徒制当中可以剔除其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比如说“三年学艺、两年效力”,将师徒制作为传承传统匠人精神,“师徒制”中形成的“亲师合一”关系,注重“手把手”“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提高技能传授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融入“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中职学校在教育当中要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参考文献
[1]陈辉先.工匠精神融入中职专业教学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8(1):80-82.
[2]李营,雷忠良.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