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3:48: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实施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下面在指出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索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提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问题及应对

本文引用格式:姚珧等.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2):138-139.

       课程信息化教学主要指通过网络平台等手段让受教育者更加直观系统地认识相应课程的知识体系,并使受教育者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观察、思维、和创造等能力得到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意义、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和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作一探索,以求教于同仁。

       首先,课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高等院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针对课程特点,教师可以汇集优质教育资源,把相应课程的参考资料、题库、辅导教材等集中于教学平台。这是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加具有灵活性。老师可以提前录制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对听不懂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学习成效显著。

        其次,课程信息化教学可以平衡师资力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平等。高校的教学名师和各类优质精品课程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越是名校,名师和优质课程就越是集中。加强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建设,能从一定程度上平衡师资力量,分享优质课程资源。

         最后,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对于传承优质教学资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各门课程的教授都有自己教学和研究方面的特长,他们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参与制作相应课程的课件,将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贡献给学生和社会。

          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相应的平台,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置三大功能板块:教学板块,学习板块和考核板块。教学板块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基础,只有设置好这一板块,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才有可能发挥它的功能。教学板块中最重要的是网络课程单元、师生互动单元。网络课程单元是利用网络,将课程的基本要素分类呈现。课程的基本要素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构成。这些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课程内容。如法学课程的内容概括为文本、现实与理论三个层面。与之相对应,文本层面的内容是法条、现实层面的内容是案例、理论层面的内容是法理。因此,注重法条与案例的应试式教学内容也好,单纯讲授法理的教学内容也罢,对该课程的教学来说,它们都不全面。网络课程内容设计时就应考虑到以上三个层面。网络课程除了要求有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要设置网络教学赖以实施的支撑环境,包括专业开发的相应软件工具及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施网络教学活动,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师生互动单元是巩固、强化和拓展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构成。这一单元尤其注重教师的答疑,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一对一地为学生提供辅导。这一单元特别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师与不同基础的学生互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与提升相结合,使学生都能有所得,充分体现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学习板块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关键。学习板块的主要单元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等。课程学习目标设定是学习板块的首要任务。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学习方法单元依据课程推荐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法学课程为例,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方法单元的设计中就得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法学理论部分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可采用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法条部分偏重于条文的学习,宜采用记忆与推演相结合的方法;案例分析偏重于实践知识的学习,更多考虑采用综合法,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这一过程中可借助于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典型案例、模拟法庭等展示给学生,既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性理解,又强化学生对法律的感性认知。

        考核板块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终端。考核板块不仅仅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检查教学板块的优劣。考核板块主要包括学习结果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表现考核。学习结果考核主要依赖于测验题和作业的设计,也包括学生综合性作品的创作,如法学课程的专题案例分析。学习过程考核单元主要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上三大板块之间是相关融合与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互为前提。而这三大块的运行基础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平台的首页拟设置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资源检索目录和分类目录,并加之以链接,以保证整个平台三大板块的有效运行。

\

 
         在信息化进入高校的大背景下,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但在这一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思考解决的途径。

         首先,思想认识问题。从学校层面看,有些高校对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学校抓好硬件建设,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由教学管理的教师和课程教师去做就可以了。从而忽视平台建设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构成,使平台建设工作处于放任发展的状况,缺少总体规划。从教师层面看,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一盒粉笔站讲台的教学模式,认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可有可无。

         其次,资源建设问题。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资源数量少,且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现代教育管理中心制作或修改的软件资源,更多适用于大类课程的教学,难以体现具体课程的特殊性。任课教师制作的软件资源虽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但往往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提供到平台上共享。

        再次,平台设计问题。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平台的构成与运行。笔者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这里主要提出平台设计中网络教学内、平台板块单元之间关系方面的问题。在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录,把在传统课堂教学上的板书内容简单地移植到屏幕上,使平台设计的教学板块与学习板块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不够明晰。部分教师将本为动态讲授的提纲静态呈现在平台上,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上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转变观念,提高全面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重要性的认识。将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将其视为学校现代化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及其平台建设的主体,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得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能力,为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既要有基础软件的开发,又得有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参与,更要依赖课程教师的投入。因此,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保障。板块设计中要以课程知识点为中心来组织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供对教学和学习具有针对性的资源。课程教师既要参与平台的建设,又要在运用中不断反馈使用信息,使平台不断得到完善。

        再次,进一步优化平台的板块,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功能。首先要将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一般教学课件的运用加以区分。一般教学课件直接用来表现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是为整个教与学提供功能性支持。一般教学课件实现的是单向交流,学生从课件中获取相关信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与学双方处于对等的位置,学生可以直接控制和安排学习过程,调节学习时间,从教学模式上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师生协作。

\

 
参考文献

[1]任辉.公安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169-172.
[2]顾小清.从辅助教学到重塑生态: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陈玲,刘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案评析[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