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融合实践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3:17: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大创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避免传统思政教育的“说教式”和“刻意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构建了“协作精神+国家需求+实事求是+意志磨炼+远大理想”的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创新教育;融合实践;探索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韦龙明,等.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融合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1):27-29.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Education
WEI Long-ming 1,WANG Dan 1,TIAN Han-yu 1,JIN Qi-zhi 2,BAI Ling-an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2.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Abstract:Innov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innovativ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links of creative practice can avoid the“preaching”and“deliberate”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Through practice,a new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constructed,which is“spirit of cooperation+national needs+seeking truth from facts+will tempering+lofty ideal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practice;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是高校引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3]。双创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4,5],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促进社会的创新发展[6],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全国高校都普遍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思政教育,但如何将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并付诸于实践,在这方面,高校工作还略有不足。作者近年来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7],构建了以“依托创新项目+提供创新舞台+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8],同时也开展了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研究[9]。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本文就如何将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思政教育可以贯穿整个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全部过程。

一培育明确分工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从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开始,就涉及到组建大创团队的问题。哈克曼与施瓦茨认为,团队是由一群角色明确且互相依赖的人员组成,他们为产生某些结果(产品、服务或决定)而共同担责[10]。有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是大创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坚实基础。指导老师在挑选项目负责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方向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而在挑选团队成员时,则应该放手给组长,确保组员听从指挥,服从负责人的安排,知人善用也是负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注意吸纳各具特色的组员,使得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合力放大。曾经有一位贫困生,需要经常勤工俭学,参加大创活动相对较少,但在有限的小组讨论会上,她总能够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对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做出了贡献,指导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她主笔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这对她日后考研被中科院某研究所录取提供了帮助。

       指导老师、项目负责人和其他团队成员既要各司其职,还要及时沟通项目进展,使得团队优势最大化。组长做好老师与项目组成员沟通的桥梁,集思广益,最终确定最佳的方案,要善于把工作方案落到实处,详细分配到组员,要鼓励组员们相互团结,互相帮助,补足团队中其他组员的不足。当团队中出现意见相悖的情况时,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及时交流沟通协调,及时化解矛盾,塑造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就是要变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5],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这才符合人类成长的一般规律。

\

 
二 追寻国家需求与科研创新的时代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全民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11]。大学生发展离不开国家需求,科研活动也要把握时代潮流。好的科研方向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国家的需求,符合专业的发展方向,研究目标必须瞄准有创新性的问题,一个好的研究目标更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兴趣和动能。大创项目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研究目标而开展。

        在确定团队人员,项目立项获得批准之后,就要针对研究目标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在尽可能了解研究领域、研究地区现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意识,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摒弃“本本主义”或教条主义,杜绝墨守成规,破除原有的理论束缚,竭力找到项目的创新点。当然,在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好事,但只要“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指导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12],洞察学生遇到的困难,耐心对待学生的问题,细心答疑解惑,不能一味地等待学生出研究结果,自己也要具有把控大局的能力。每位项目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秉承实事求是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寻找项目的特色与工作的重点,从而找到突破点,确定实施方案,达到预定目标。

三 培养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创新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标杆,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创新的原意有三层: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反对思想僵化。虽然研究课题在方案立项时就已确定,但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实施进程中也可能发现更好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这时不能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作者主持过一个大创项目,原定是要重点研究青岛汇泉湾海滩岸边的砾堤,但在2012年暑假项目成员赴现场调研时发现砾堤没了,最初学生们不知所措,通过QQ联系老师,讲明现场情况,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探索,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后来研究发现,岸堤是被2011年发生的台风给“摧毁”了,学生们及时转变思路,深入探讨台风改造后的海滩形貌与正常潮汐沉积形成的海滩形貌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联系,得出了创新性的认识,该系列成果先后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优秀论文奖。

        大创成员需要把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把创新教育与国家发展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思政教育要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以创新为核心,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具有随时调整研究计划的心理准备,具备随时修改研究内容,完善工作方案的素质。依靠老师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验证创新项目的可行性。

四 磨炼不畏困难与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

      在大创项目实践中,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大学恰恰就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它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就需要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人生道路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必要在大创实践中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应该具备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导向性四个基本特征[4]。没有谁能够在研究工作中一次就达到自己要求的结果或者目标,即便是著名的爱迪生,他发明灯泡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总共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大创项目实践活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决心。万事开头难,在大创项目初期,学生们知识储备欠缺、经验不足,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把握大的科研方向;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要轻言放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比如,某位同学在提交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的最后一天下午,材料怎么也上传不了,偏偏推免读研的导师还不断催促其提交野外工作计划,上交读书报告,这时候同学们都已经纷纷离校,无助的她只好给老师打电话,表示不想申报了,焦虑心情不言而喻,老师在安慰她的同时,陪她一起耐心寻查,终于找到无法上传的原因。当年,这位同学如愿以偿评上了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可想而知,这种经历与收获对这位同学必将受益终身。

五 树立远大理想与个人发展的长远规划

         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我们不仅需要建立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还要为创新创业意识向实践成果转化构建完整的保障机制[13]。理想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申请大创项目的“初心”,从项目伊始就告知学生不能懈怠,要认真对待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做出优秀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杰出人才培养需要有长远规划。首先指导老师在大二学生中物色大创项目负责人,因为相较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又没有大三大四学生的考研和就业压力。物色项目负责人则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各方面表现,尽量寻找“学霸”作为培养杰出学生的候选人。考察是否具有远大理想与综合实力,然后明确告之,做大创项目就是为了日后能够参加挑战杯竞赛,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进而申报李四光优秀学生奖,从而明确了长远规划。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在若干候选人中不断检验,优胜劣汰;最终成功申报的排名也不是按照最初申报书上的排序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参加活动的次数,对项目实际贡献的大小,对不称职的组长及时更换,组员也有进出,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创造人人都争先恐后、积极出谋划策的氛围。

\

 
六 结语

         创新是民族复兴之本,育人先树德。大创活动让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具有良好亲和力的教师,有条件、有机会将思政教育融入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思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不再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对立关系,而是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14],避免“说教式”和“刻意性”等古板的传统思政教育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实践,总结了如下经验: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团队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研究计划要顺应国家需求,打破思维定势;科研工作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及时调整研究方案;遇到难题要迎难而上,磨炼坚韧意志,培养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理想,长远规划,就可能造就杰出人才,这就是“协作精神+国家需求+实事求是+意志磨炼+远大理想”的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实践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8-09-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2]何星舟.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226-230.
[3]赵静.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04):86-87.
[4]王康.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7):9-10.
[5]刘洪波,熊继承.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4):100-103.
[6]林赛花.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刍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0):32-33+36.
[7]韦龙明.指导大学生开展海滩沉积科技活动的体会[C].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集(电子版),207,武汉,2015.10.
[8]韦龙明,田晗钰,袁琼,等.依托创新项目提供创新舞台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12-113.
[9]韦龙明,王丹,金奇志等.应用型研究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融合研究[C].第12届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摘要集(电子版),南京,2018.12.
[10]J.Richard Hackman.群体智慧:用团队解决难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万鹏,谢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C].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11-15.
[12]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76-81.
[13]初春兴.“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8(04):269-270.
陶达,董晓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04):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